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医务人员零感染 看做好医院感控工作重要性
排查境外输入性病例的七个举措
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
1
11 1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医务人员零感染 看做好医院感控工作重要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主任  李福琴

 

   在此次疫情攻坚战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河南省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之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与此同时,医院感染防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保证患者的医疗救治,也要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
    从2020年1月16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至3月7日新冠肺炎病例清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报名,义无反顾冲向一线,救治患者。此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工作人员,他们用职业的敏锐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每天都在门(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高风险部门现场巡查、督导,为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筑起了一道病毒防火墙。

发挥专业优势,多措并举开展全面防控

   依据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加大门(急)诊和病区的监管督导力度,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派专职人员每天深入各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隔离病区、重点部门等抗疫一线,现场指导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完善就诊、住院流程,设置门(急)诊、发热门诊、呼吸内科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多个筛查关口,全面排查有呼吸道症状或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发挥专业职能优势,协助完成隔离病房改造,确保流向合理顺畅;严格把控全院防护用品质量,确保符合标准要求;开展全院发热患者监测以及医务人员、陪护人员等人群的健康监测,关口前移,确保早期发现疑似病例。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最大化发挥专业优势,与其他相关部门形成抗击疫情合力。

采取分级培训,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和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是医务人员,如何确保他们在诊疗、护理等服务过程中不被病毒击倒?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知识与防护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技能培训方案和详尽的培训计划,根据暴露风险设定了分级培训内容。
一级培训
    采用线上培训(远程示教、公众号推送、群文件推送、在线观看视频)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新冠肺炎防控基础知识、防控相关制度、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与使用、防控流程,清洁、消毒、隔离知识,消毒剂使用指南,以及疫情期间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等。
    培训内容全院、全员、全覆盖。
二级培训
    在一级培训基础上,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内科门诊、儿科门(急)诊、呼吸内科病区、重症医学科、手术部、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以及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及援助医疗队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
    主要培训内容为:防控流程,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与使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建筑布局、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标本采集、转运、外出检查等相关流程,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复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置流程指引建议,清洁、消毒、隔离知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及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理。
    根据各部门实际工作需要,强化培训重点内容,做到人人熟练掌握。
三级培训
    实施关口前移,在一、二级培训基础上,设置情景模拟技能训练教室,由感控专职人员负责,24小时开放,实现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我们按照实地、实战要求,在技能训练室模拟设置隔离区的“三区两通道”,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提前3天进行实战训练。对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穿脱地点、穿脱方法、穿脱顺序、诊疗流程、护理流程、洗消程序、注意事项等反复培训和实践,直至每个人熟练掌握。参加培训人员最终由感控专职人员实施一对一考核,过关后才能进入隔离病区。
    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充分暴露出来,我们可以提前解决,从而有效保证最大程度减少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利用信息化系统,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利用信息化系统筛查分析核查可疑病例
    经门(急)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留观室层层筛查后,我们会将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收住到普通专业病房。
    此时,感染预防与控制科又建立了一道防线,专设3名临床医疗专业人员开展感染病例监测和发热患者筛查工作,对“一院三区”发热患者的情况进行审核、汇总并分析,每日及时上报院领导;对于可疑发热患者进行重点核查,由感控专职人员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发送干预消息至临床科室,逐个与患者主管医师进行沟通,对未能排除的疑似患者进行院内会诊,以保证对医院就诊病例的精准诊断。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为早发现﹑早诊断、主动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查房系统助力“疫”线应急防控
    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最多的时候,为最大程度保证医务人员人力资源和防护用品资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隔离病区完成了移动查房系统的安装和部署,通过远程医疗VPN网络(虚拟专用网络)和5G SA(独立组网)医疗专网,实现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实时采集传输、患者病历信息的调阅和无时延、高清音视频交互,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借助5G移动查房系统完成了对隔离病区的患者查房、会诊、医务人员感控工作的指导等。
    譬如:医务人员在缓冲间穿防护服是否规范、重复使用的护目镜和防护面屏消毒流程是否正确、给患者进行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医务人员防护做得如何、工作结束后防护用品摘除的时候是否有污染、医务人员防控的困惑等,通过5G移动查房系统,感控专职人员可实时对隔离病区内的工作进行查看和指导,同时了解现状、提出改进措施、解答疑问等,即在日常感控现场督导时做到的事情,利用5G移动查房系统同样能够做到。

充分发挥全省院感管理质控中心引领作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控中心依托单位。为推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依次制定了防控应急预案、预防与控制制度及培训讲义、相关工作流程,印制了防控知识手册等;协助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防控资讯,开展培训视频教学,制作培训音频讲义等,利用远程网络,对全省360余家医疗机构万余人进行了防控知识网络直播,同步视频在国家远程医学中心、感控工作间等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发布。截至目前,点击观看总量达到15万余次。
   同时,我院对全省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选派专家赴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等地进行现场督导,针对患者预检分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隔离病区布局流程、诊疗操作防控要点等,提出详尽指导意见。
    另外,我院根据疫情特点,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电视电话会议等渠道,为各地市质控中心,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防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我院防控经验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受到广泛好评。

结 语
    截至3月7日新冠肺炎病例清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累计收治确诊患者76例,累计收治疑似患者114人,累计排除疑似患者88人。在此过程中,未发生患者和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无感染聚集情况发生。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