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抗疫英雄们的心里话
抗疫防痨两不误 让群众健康呼吸
1
11 1 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抗疫英雄们的心里话
 

抗疫英雄们的心里话
本报记者 史 尧  常 娟

    3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四十二场新闻发布会。谈起抗疫感受,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陈传亮,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队长乔伍营,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康谊,郑州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护士长郭薇,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徐晓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刘心想,第十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冯石献分别发言……

康谊:

从1月22日到现在还没回过家

    “1月2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一大早接到医院紧急通知,要用最快的速度安全转移136名患者至其他科室,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整体腾空,进入战斗状态。一天之内,我们安全转移患者,合理规划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隔离病房、重症隔离病房,紧急召集科室骨干,做好各项工作……从这一天起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回过家。”康谊说。
    河南省人民医院是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在这场疫情防控战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住着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危重症确诊患者和我们医务人员,整体与外界隔离了。
    作为科主任和医院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康谊不仅要负责患者的救治工作,还要按照医院的部署,规划梳理好所带队伍的人员安排及患者的信息上报工作。
    60多天来,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两时左右,或是抢救危重症患者,或是查阅有关新冠肺炎的诊疗资料,或是梳理工作计划。有一位58岁的危重症患者,2月5日转入感染科,康谊带领团队连续72小时进行抢救。抢救过程惊心动魄,从高流量吸氧到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先进抢救手段和设备的应用,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
    康谊的妻子张晓菊在疫情发生后担任河南省疫情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同样始终奔走在全省尤其是南阳等重点区域防控一线。“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们同为医生,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毅然选择奔赴战场,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更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义务。”康谊说。

 

郭薇:

患者家属对我们
深深地鞠了一躬

    发热门诊是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担负着筛查、发现患者的重任。郑州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护士长郭薇带领护理团队进入发热门诊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松懈。高强度的工作,脸被口罩压出了水疱,破溃发炎,手因为戴手套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团队里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没有漏掉一个患者,没有一个医务人员感染,很好地守住了阵地。
    在隔离病区,很多患者都出现了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医务人员除了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外,还要进行心理治疗,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有力的握手都能给患者带来安慰。“虽然没有家人在身边,但还有我们,此刻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郭薇说。
    让郭薇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癌症患者,由于各项指标都符合隔离要求,按规定需要单间隔离。当医务人员护理患者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窗外不远处,患者的孩子站在那里默默地流泪。
    “我们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们,他放心不下他的父亲,面对重病的父亲,他不能在床边尽孝。他还对我们说,要我们在照护患者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们安全,患者才有希望。”郭薇说,“幸运的是,这位患者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了新冠肺炎,离开了隔离区。患者的家属对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陈传亮:

千言万语汇成3个词

    发布会视频连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陈传亮。
    据陈传亮介绍,2月9日,河南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3月19日集体返郑,目前正按照要求进行隔离休整。
    援鄂感受有千言万语,陈传亮把它汇成3个词:不辱使命、医者仁心、党的领导。
    陈传亮说,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后,迅速投入战斗,整建制托管青山区方舱医院。
    “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与时间赛跑,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519人,治愈出院372人,转出患者147人,舱内检测咽拭子1386人次,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最快的速度入舱、最早使用中医结合方案治疗、最严纪律管控的4个‘最’,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治愈患者零复发、患者零投诉4个‘零’的工作目标,为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在青山区方舱医院奋战的每一天,陈传亮都感受着医者仁心的大爱与感动。据他介绍,在方舱医院收治的确诊患者中,有一名初三学生,今年要参加中考。即将奔赴考场的学生,因病情暂时离开父母的陪伴,使他情绪非常低落。陈传亮和队员商讨后,安排医务人员尽量给孩子协调安排好学习环境,从心理和学习两方面给予耐心的开导和帮助。孩子的状态一天天好转,不仅顺利康复,也坚定了他以医务人员为榜样,回报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这样的真实故事,在方舱医院还有很多。大家用医者仁心的担当把最美逆行故事留在武汉、留给岁月,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陈传亮说。
    同时,在青山区方舱医院,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第一时间申请成立了临时党委,组建青年突击队,遴选党员承担各工作小组管理职责,构建了党委的坚强领导。

徐晓霞:

第一时间冲上去是职责所在

    作为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刘心想的爱人,河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徐晓霞在发布会上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当疫情来临,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冲上去,是职责所在、责任使然。
    徐晓霞说,她的爱人刘心想能够从全省86万名卫生健康工作者中被选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135名队员驰援武汉,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尽一份绵薄之力,作为家属,她为爱人感到骄傲。
    “这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我无怨无悔地支持他,竭尽全力把家中的一切承担起来。”徐晓霞说,在刘心想援鄂近2个月中,家里两位老人先后生病住院,为了让他安心抗击疫情,所有亲戚都瞒着他。
    “说实话,刚开始我很担心他,他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血糖比较高,每天要用药控制血糖。现在疫情好转了,希望医疗队员们要慎终如始,以饱满的热情坚守武汉,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们等待着他们凯旋。”徐晓霞说。
    作为河南省肿瘤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疫情来临后,她同样责无旁贷,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与千千万万白衣战士携手并进、共克时艰,全面做好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几天,她从新闻中看到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数平凡英雄用大义大爱组合成出彩河南人的闪亮阵列。徐晓霞说:“作为其中一员,能够得到全省人民和省领导的关心、关爱和赞扬,内心特别感动、特别自豪、特别温暖,而且倍受鼓舞,我和我爱人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冯石献:

一天最多检测413份样本

    发布会视频连线了河南省第十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冯石献。
    冯石献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役,坚守汶川地震前线41天。这次,他带领12名队员在前线担负着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等任务。据他介绍,全队于2月23日在郑州集结完毕并连夜奔赴武汉,当天晚上就把全队12名队员分成流调和疫情信息组、环境卫生与消毒组、实验室检测组。全队即刻进入工作状态,到今天为止没有一天间断过、休息过。
    实验室检测组4名队员全面接手了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任务,制定出最优化的方案和检测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检测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创下了一天检测413份样本的纪录。截至目前,他们已完成4064份样本的核酸检测任务。
    流调和疫情信息组4名队员每天都需要到人群聚集性特殊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处置,调查结束后还要连夜加班,将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认真统计每一个数据,细致分析每一条线索,确保不漏掉一个疑点,尽最大可能还原疫情发生、传播的事实真相,从而确定传染源和传播链,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议,撰写调查处置报告。
    环境卫生与消毒组4名队员每天背着重重的喷雾器,出入方舱医院、隔离点、特殊场所、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庭,进行终末消毒、采样和消毒效果评价。队员们背着近20公斤重的消毒装备、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喷洒着刺鼻难闻的消毒液,穿梭于确诊患者家中、方舱医院和隔离病区,每天如此,这是对精神意志的考验,也是对体力的考验。

乔伍营:

大家忙完
连吃饭的力气都没了

    作为全国第一支、也是唯一进入武汉的医疗急救转运队,河南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2月5日出发驰援武汉。在45天里,他们担当起摆渡生命的任务,安全转运2525名新冠肺炎患者。
    回忆起在武汉的工作状态,乔伍营说:“有的队员一件防护服最长时间穿了11个小时,里面的衣服因为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由于长时间戴护目镜,脸上有很多小伤口,汗水一流,就会很痛。为了节约时间转运更多患者,队员们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不能按时吃饭,晚上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很多时候,忙完了工作,大家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有的人累得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据乔伍营介绍,在武汉前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非常突出,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党员车组、青年突击队。只要工作群里发布了转运任务,队员们都争先恐后抢着上,而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都由党员率先来做。

刘心想:

70名危重症患者
已治愈出院65人

    刘心想带领的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是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一直奋战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疗队员们主动要求“疫情不除,队员不归”。刘心想说,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共有135名队员,2月2日奉命驰援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东危重症病区。全体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叫响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口号,临时党总支、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50多天来,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共收治危重症患者70名,其中病危18人,最紧张的时候,同时应用了15台呼吸机。目前,65名患者已经治愈出院,还有个别患者虽然新冠肺炎治愈,但仍有基础性疾病需要继续治疗。
    党员先锋队的赵童等队员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徒手掏粪石,消除了肠破裂、坏死的风险,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所有医疗队员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患者,为危重症患者理发、洗头、喂水、喂饭、送水果等,得到患者的广泛赞誉,患者制作了很多小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在医院楼下,当地群众自发打出条幅,上面写着“谢谢你们,为湖北拼过命——武汉市民”“谢谢您,为湖北人拼过命,热干面铭记于心”等,很多人为队员们竖起拇指,还邀请队员们疫情结束后再到武汉赏樱花。
    发布会还专门邀请刘心想与爱人徐晓霞视频连线。
    徐晓霞:老刘,你在武汉还好吗?你承担重症救治任务非常重,我非常担心你的身体,一定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刘心想:我一切都好,放心吧!
    徐晓霞:我看你瘦了好多,家里人都很担心你,你要保重身体。
    刘心想:没事,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你放心吧!家里怎么样,咱爸咱妈身体还好吧?你没有告诉他们我在武汉前线吧?
    徐晓霞:没有告诉他们。两位老人虽然都90多岁了,但是身体还行,就是好久没见你,经常问起你。上周末天气不错,我还带他们去东区转了一圈,老人挺高兴的。不用担心我们,你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刘心想:你也要照顾好自己,你一个人在家,既要忙医院工作,又要照顾家里,咱爸妈年龄都大了,辛苦你了。
    徐晓霞:我没事,大家都挺想你的,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我们都等着你平安归来!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