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桂洪 文/图
脑动脉瘤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或猛弯腰、急起身、用力排便、举重物时,很容易引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据统计,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患者的死亡率为30%。因此,很多人将脑动脉瘤比喻为埋藏在人脑中的“不定时炸弹”,而神经外科专家就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拆弹专家”。 脑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夹闭法,用特制的夹子夹闭脑动脉瘤颈部,阻断瘤腔与载瘤血管的沟通,从而降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性。但是,运用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开颅手术。另一种是填塞法,运用介入技术,将微型弹簧圈或医用生物胶送入脑动脉瘤腔内,逐步塞满整个瘤腔,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从而闭合瘤腔。 脑动脉瘤按大小可以分为微小型(5毫米以下)、小型(5~10毫米)、大型(11~25毫米)、巨大型(25毫米以上)。对于2毫米以下微小型脑动脉瘤,传统方法无法适用。电凝法治疗微小型脑动脉瘤,就是将微导丝直接插入脑动脉瘤腔内,通入直流电后,微导丝尖端吸引带负电荷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发生电凝,在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治愈效果。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组王明盛团队,自2019年1月以来,已成功运用电凝法开展手术9例,均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电凝法由于不需要开颅、不需要填塞,只需一根微导管、微导丝,因此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创伤小、耗材少、花费低、见效快的特点。此外,王明盛通过多次实践证实,电凝法配合填塞法治疗其他类型的脑动脉瘤,还可以有效提高填塞效果。
(作者供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