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刘 畅 文/图 这是一篇迟来的新闻报道,源于追踪和探索稀有病例,涉及患儿在术中、术后、康复等整个医治过程,以及最终效果。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救治历程,在医务人员的悉心呵护下,患儿最终摆脱了疾病困扰,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探索患儿“浴火重生”的生命奇迹,我们发现,肩负着“关注民生、情系百姓、救死扶伤”重任的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周口市儿童医院)医务人员用仁心仁术谱写了一曲“拯救生命”的赞歌!
时间追溯到2019年4月27日,当天4时20分,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周口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来了一名特殊的患儿。 首诊询问病史时,患儿的父亲王旭(化名)告知该科主任周霞,他是西华县大王庄的村民。4月26日,王旭的妻子在西华县某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顺利产下一个男婴。原本怀着激动的心情、苦苦等候在产房门口的王旭,却被护士的一句话吓坏了,犹如置身于冰窟之中。原来,护士说:“你爱人生下的是一个男孩。但是,孩子的双腿有点儿问题。” 随后,王旭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想着孩子的模样。接下来,王旭看到的情景更是让他触目惊心——患儿的双下肢大腿部的肌肉和血管清晰可见,大面积缺失皮肤。 王旭说,医务人员为患儿做了简单包扎后,建议他带着孩子立刻到省级医院接受诊疗。当天,王旭就急忙找来亲属的私家车,带着患儿赶往郑州市。 在郑州市,一家医院的专家告知王旭:“孩子的病情严重,如果接受手术治疗,医疗费用估计需要几十万元。在手术过程中,患儿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情况,最后也许人财两空。”面对专家的建议,几乎绝望的王旭于当天返回西华县。在返回的路途中,王旭曾经产生几次放弃的念头。 患儿蒙难 让医院领导和科室骨干 “牵肠挂肚” 得知患儿的情况后,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周霞立刻联系外二科主任刘海峰、小儿骨科医师胡庆威前来会诊。经过现场仔细查体、会诊,专家诊断婴儿所患疾病为先天性皮肤缺失(双下肢、手部),目前属于罕见疾病。 一直徘徊在专家会诊室门口的王旭,得知孩子日后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保全肢体,而不需要实施截肢手术的消息后,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随后,他决定让孩子暂时住院观察,再适时接受手术治疗。 当天15时47分,周霞通知管床医师赵一品为孩子办理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手续。随后,周霞同刘海峰一起把患儿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逐级向医务科科长李林、副院长王芳、院长李凤启进行了详细汇报。李凤启立即做出指示:争取做到保命、保患肢、保肢体功能的总体治疗原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医院都会给予全力支持。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刘海峰、胡庆威先后查阅了大量的医学文献。查阅结果显示:自1767年首次报道距今有200多年,全世界先后报道先天性皮肤缺失病例约500例,中国仅有十几篇文献报道。然而,可查阅的医学文献中关于类似病例的治疗方案均未明确标注。文献中有“该病患者大部分源于基因缺失,死亡率达17.8%。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患者随时会发生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文字记载。 随后,在医院召开的患儿特殊病例讨论会上,周霞说:“不管有雷霆、风暴,我们共同承担。患儿在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以及围术期治疗,NICU所有成员将全力以赴。” 麻醉科主任张金梅说:“患儿小,免疫力低下,术中风险极高,最担心患儿术中出现低体温问题。但是,我们会克服所有困难,全力确保术中安全。” 刘海峰说:“这种病在国内、国外发病率较低,实属罕见。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针对患儿皮肤缺损面积较大的现状,国内、国外目前没有明确的治疗指南可供参考。在围术期,患儿一旦出现感染,死亡率极高,必须制订最佳的治疗方案,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胡庆威说:“实施植皮手术、覆盖创面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唯一措施。结合患儿刚刚出生、立即实施手术风险较大等不利因素,建议采取清创包扎、促表皮生长、预防感染等治疗手段,为后期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众志成城 确保患儿“折翅之羽”完好 5月5日,往返奔波于西华县与周口市两家医院的王旭,再次出现思想波动。他多次找到胡庆威,请求办理出院手续。 针对王旭的想法,胡庆威从个人情感及医学角度出发,放弃休息时间多次与王旭进行了思想沟通。王旭同意为孩子实施手术治疗。 5月6日,胡庆威结合国内、国外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参考科室成员多次讨论的结果,向刘海峰提交了以下手术方案与建议:1.超薄皮片植皮,成活率高,但皮片易挛缩,影响关节功能,且不耐磨;2.异体皮修复,价格贵,损伤小,瘢痕挛缩程度较轻,需要二次或者多次手术治疗;3.转移皮瓣修复,创伤大,手术难度高,手术时间长,增加手术风险;4.异体皮+超薄皮片修复具备成活率高、愈合快、质地软、挛缩轻、瘢痕少、外观平整、无排斥、具备保护、节省自体皮源、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在认真权衡利弊后,刘海峰最终同意为患儿实施“异体皮+超薄皮片”手术方案。 5月8日,李凤启和医务科科长李林一道奔赴郑州市,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某人体组织工程产品高新技术企业,洽谈采购脱细胞异体真皮材料事项。 5月11日10时13分,由张金梅主导,NICU医师赵一品全程陪同,胡庆威、刘海峰共同合作的手术团队,在全身麻醉状态下,为出生14天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术中,为了提高患儿植皮的成活率,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针对患儿双下肢皮肤缺失、肌肉裸露、软组织缺损等复杂情况,医生给予“人工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皮、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术”。 历经3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结束。术后10天,该院NICU全体医务人员依据植皮手术患者护理注意事项以及饮食原则,给予患儿全天候精心照顾。 5月21日,患儿双下肢植皮部位成活良好。至此,这个填补周口市医疗领域治疗先天性皮肤缺失疾病空白的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仁心仁术 让患儿及家长重获希望 5月30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患儿缺损肢体植皮部位恢复完好,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完全达到出院标准。 孩子出院那天,王旭眼里一直充满着幸福的泪水。王旭一只手拿着写有“医德医术赛华佗,心热似火如家人”字样的锦旗;另一只手紧紧地拉着胡庆威的手说:“是你们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我非常感激你们!你们不仅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你们怀有一颗无私、仁慈之心,你们的大恩大德,我将永世难忘。” 王旭的真情流露,源于其背后的故事——孩子手术结束后的当天,他望着胡庆威疲惫的神情,以及回想起多日来胡庆威为患儿的手术忙前忙后的身影,王旭感觉亏欠胡庆威太多。于是,他私下通过微信为胡庆威转了2000元,以表达感激之情。可是,胡庆威不仅拒绝了他,还在微信中告知王旭:“王旭兄弟,你的心意我领了。可是,我不能收钱。同为人父,我辛勤付出的目的是,不想让孩子失去美好的明天。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望你理解。” 8月20日,王旭夫妇抱着孩子再次来到该院接受术后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患儿双下肢植皮皮肤与正常皮肤生长正常,无皮肤挛缩及瘢痕增生,双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正常。 周口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凤启说:“患儿植皮手术的成功救治案例,有力证明了周口市妇幼保健院目前的医疗救治水平已步入省内先进行列。同时,这彰显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关注民生民情、心系百姓疾苦的医者仁心。我相信,谨遵‘厚德勤于道、精医惠妇孺’的院训,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定会根植豫东百姓心中,为周口市妇女儿童医疗事业的明天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王旭夫妇为外科手术团队送锦旗

胡庆威(左一)、刘海峰(右一)为患儿做手术

医院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