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巩义打造紧密型医共体促进县域综合医疗上水平 |
|
本报讯 (记者李志刚 通讯员张冬杰 程伟伟)巩义市在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后,坚持把医共体建设作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于2017年全面推开了医共体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巩义市人民医院为龙头,辐射带动辖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协同发展的松散型医共体。2018年,巩义市县域内就诊率为89.76%,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为63%。今年,巩义市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改革思路,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巩固前期改革成果,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质升级。 领导重视,加压推进。该市专门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为医改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由副市长带队赴山西省运城市考察学习医疗机构县乡一体化改革经验,形成考察报告;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共同制定了《巩义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了政府常委会和市委常委会的集体讨论和研究。 破旧立新,重塑体系。该市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财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医管委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办医、管医职责,集中到医管委履行。该市打破医疗卫生机构各自独立的旧格局,将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一个有唯一法定代表人的医疗集团,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所属医疗卫生机构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政府投入等均不变。隶属关系由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整为医疗集团管理,简政放权,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履行好医管委办公室职责,并加强行业监管。医疗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拥有人事管理、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自主权,对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并按规定程序执行,同时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医疗集团下设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医保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8个管理中心和影像、心电、检验、远程会诊、健康管理等8个资源中心,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提高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工奖惩和财政补助、医保偿付、薪酬总量挂钩。该市拟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年度医保基金打包预付给医疗集团,超出医保总额的合理部分由医保局和医疗集团协商分担,不合理部分由医疗集团全额自付,结余部分全部由医疗集团留用,用于集团自身建设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市医疗集团所辖的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由集团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调配,保持乡镇卫生院现有编制总量不变,对所需适宜人才自主招聘,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备案。该市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合理确定和动态提升医疗集团工资总量和薪酬水平。医疗集团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可打破人员身份限制,进行自主分配,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签约服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倾斜,提高薪酬待遇,调动积极性。该市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在合理控制医疗总费用增长幅度的前提下,降低检查、检验费用,逐步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市医疗集团特点的药品、耗材采购配送制度,在优先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实行县、乡、村三级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拟在集团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医保报销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增加网上挂号、就诊预约、健康档案等功能,切实改善就医体验。 县乡共建,提升能力。该市以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市人民医院能力提质升级;完成二级甲等医院的复核,争创首批县级三级医院。该市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落实县招乡用、轮岗派驻等用人机制,发挥市人民医院医学模拟中心作用,做好乡、村两级新入职人员的模拟培训工作,提高基层软实力。医共体内进行“科对科帮扶”,打造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实施“1+N师带徒”帮扶计划,提升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该市优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加大对乡村医生开展实用技能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多渠道补偿政策,保障乡村医生收入,筑牢基层网底。 下一步,巩义市将以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周到、连续、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为目的,再接再厉,久久为功,走好巩义市县域综合医改的路子,将医改这件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民心工程做好、做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