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偏瘫患者应注意这些方面 □杜红妍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患者虽然能够活动,但是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会画半个圆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称为偏瘫步态。重度偏瘫者需要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笔者所在科室于2015年11月收治了一位偏瘫患者。经过医生、护士的努力,患者初步实现了生活自理。笔者现将康复护理过程中的技巧、经验、体会分享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80岁,以“左侧肢体无力5个月”为主诉,于2015年11月21日住院治疗。患者既往患有脑出血、高血压病;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状态不好,言语不清晰。随后,医生为其留置胃管。患者的左侧肢体肌张力高,左侧肢体肌力为3级,肌腱反射能力减弱;左侧肢体不能配合,左手效果不太好,双侧跟膝胫试验不能配合;无不自主运动,不能走“一”字步。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1.脑干、右侧小脑半球、双侧基底节区、双侧丘脑、双侧放射冠区以及左侧额叶、胼胝体多发陈旧性梗塞;2.双侧小脑半球、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双侧基底节区多发陈旧性渗血。检查结果提示:脑白质缺血性脱髓鞘,重度脑萎缩。医生初步诊断其为脑梗死。
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肌体肌力的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心理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工作,争取尽早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防止废用综合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发生并发症;预防产生压疮,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以及各种检查报告、肢体活动能力情况, 并准确记录下来, 发现异常后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二是肢体电疗与被动活动。对患肢实施电子生物反馈技术,刺激瘫痪的神经肌肉,同时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以小于或者等于90度为宜,同时教会患者利用健康的肢体带动患侧的肢体活动。 三是肢体功能训练。康复治疗师托住患者患侧上肢使之外旋,向上、向前推患者的肩胛骨,反复进行,直至无阻力时增加活动幅度,以不痛为宜。然后,让患者用健康的手带动患侧的手向上举,伸直前臂,反复练习,以增加肩部活动,改善伸肘、伸腕能力。下肢训练:主要做屈膝、屈踝训练,坐位和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坐位平衡后,医生让患者坐在床上进行康复治疗。 四是帮助患者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手部技巧、上肢的精细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东西、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等。以上训练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 五是心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交流,尤其要注意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医生会发现许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从而使心理护理有的放矢。该患者因年龄较大,来住院前已经卧床6月余,对身体康复失去了信心,心情郁闷。护理人员对其予以心理疏导,配合健康教育,鼓励和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护士、患者、家属三者结合起来,护士指导、示范,家属协助,共同督促患者,患者主动配合。护士在实施康复护理过程中,应多安慰患者,给予更多情感支持,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康复效果会更佳。 六是皮肤护理。患者因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压疮。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1.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2.每天按摩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3.每天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便后及时清洁臀部,避免皮肤受污物、潮湿刺激;医生协助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平稳,避免拖、拉而损伤皮肤。4.保证供给患者足够的营养。 七是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鼻饲营养餐,以避免进食呛咳导致窒息。制订饮食时间表,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和易消化食物。1.每天热量不少于7556千焦(1千焦=238.9卡路里)。2.蛋白质每天不少于50克, 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3.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深色蔬菜,以增加维生素,满足机体康复需要。4.让患者多喝水,以促进排尿和排便。5.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八是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卫生间及走廊有扶手,室内设施有利于患者锻炼身体,并确保使用安全。充分掌握残存机能的范围和程度,把患者的功能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尽量安排患者做愿意做的事情和动作,比如聊天、玩健身球、梳头、吃饭、刷牙、床上翻身等,以促使患侧肌力和肌张力快速恢复。
分析与总结
经过上述康复、治疗、护理,患者能够坐在床上,并保持平衡,肌力恢复至4级。医生给予患者直立、床旁站立训练1个月后,患者在两个人的辅助下能够步行,并进行上下楼梯训练以及室外各种路面的行走训练。随后,患者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并有低龄化的趋势。患病后,会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偏瘫症状。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影响,患者对偏瘫的认识不足,会情绪低落、丧失生活信心,甚至不配合治疗,缺乏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因此,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尽早恢复正常功能状态,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