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读书的3个境界
开心过好每一天
张艳护士,谢谢您
从医疗角度看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
巩义市中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学雷锋见行动 无偿献血我先行”活动
1
11 1 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读书的3个境界
 


□任怀江

   说起读书,古代圣贤的肺腑之言可谓数不胜数。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吕不韦说:“不知理义,生于不学”;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欧阳修说:“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从古至今,功利性读书者可不少。一位父亲曾对自己的儿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儿子刚上学不久,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父亲说:“一棵小树长1年就停止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做柱子、做家具。一个小孩儿如果不上学读书,那么他7岁就可以放羊了,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是除了放羊,他基本上干不了其他的。如果是小学毕业,他就可以在农村用新技术种地;如果是初中毕业,他就可以掌握操作机械的方法;如果是高中毕业,他就可以掌握修理机械的方法;如果是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他就有可能发明、创造新的东西了。”最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也有用,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少,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高。”这是读书的第一个境界,即功利性读书。
    读书的第二个境界为愉悦性读书,即读书者读书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书的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向我们倾诉着他们所处的那个阶段的曲折和沧桑,不屈和悲壮。徜徉在书籍中,犹如穿行在思想的丛林里,漫步在山水间。书中每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都在打动着我们,愉悦着我们。
    读书的第三个境界,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为生命性读书。其实早在二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大学》开篇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末清初大家黄宗羲曰:“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读书的过程就是用书中的故事唤醒自己心灵的过程。沉浸在书中,让自己的心灵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故事相互润泽、相互温暖,形成一种彼此贴心的映照,进行一次精神与心灵的对话。
    我们应当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手头、床头总有一本你喜欢的书籍,可谓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反复品赏,总会让人会心一笑,满心余香。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大的智慧。一个人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快乐,一定是一本本书为他的心灵打开了明灯,让他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人生。
    (作者供职于温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