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濮阳市健康扶贫解民忧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
开封市儿童医院启动质谱分析实验室
漯河市卫生计生委表彰2018年第二季度15名最美卫生计生人
洛阳市中心医院为82名在职研究生送上福利
商丘市卫生计生委对承担老年医院组建任务的医疗机构进行考察评估
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新密探索”
河南开启健康医疗大数据“精准对接”时代
1
11 1 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河南开启健康医疗大数据“精准对接”时代
 

河南开启健康医疗大数据“精准对接”时代

(上接第一版)
“云”里看中医,越看越清晰
    将用手机拍摄的面部、舌部照片输入软件,并在问诊区域回答10个既定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包括保健原则、起居养生、饮食调养、推荐药膳、穴位按压、音乐疗法、发病倾向等内容的健康指导,使用者可根据健康指导调整生活方式。这是2014年面市的名为“云中医”的中医APP(手机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据开发者李福凤介绍,“云中医”的数据采集自2万多名处于健康、亚健康、患病状态的人,使用者在这里可以完成“云中”望、闻、问、切。在当时,这款应用软件已经能为使用者提供“治未病”的参考。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智慧中医医疗,发展“互联网+中医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的研究与建设应用,为人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服务;建立中医药大数据系统,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进全国中医药信息化布局,统筹开展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的信息化建设。
    如今,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从办理就诊卡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贡献者:找哪位医生就诊、患哪一种或哪几种疾病、经过何种治疗、多久痊愈等。与其他医院不同,这里的记录更有中医特色。比如肺炎患者就诊时,医生输入的病名是“风温肺热病”,并有痰热壅肺证、湿热壅肺证等证型之分;开处方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一些中药(包括中成药),有时也会用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
    这些多类别的治疗信息被医生输入就诊卡后,会转变成对应的数字编码。于是,来自临床的第一手数据就会呈现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大数据库里。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些庞大、多类别的数据盘活再输出,并加以应用。
    取之于临床,用之于科研、临床、教学,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李建生对中医健康医疗大数据加以应用的最佳实践。在李建生团队开展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中医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项目研究中,通过对来院就诊的慢阻肺患者的病因、证型、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将发病机制由点连成线、线汇成面、由面组成体,攻克临床治疗的关键技术,建立中医诊疗标准。这一研究,已于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数据的对比、分析及应用中,还可以让中医药院校的医学生参与其中,能提升教学水平,即取之于临床、用之于教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王海峰说,这也是该院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优势所在。
“精准医学研究”,将河南数据送上国际舞台
    2017年9月,继“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河南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再次瞄准河南,将“基于远程/移动医疗网络的精准医疗综合服务示范体系建设与推广”项目对接郑大一附院远程医学中心。项目计划利用3年,实现中国精准医学推广应用示范体系的“河南创造”。
    项目落户河南后,设置了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5个主要任务。简而言之,项目的实施即搭建了一个国家精准医学研究成果的落地平台,将国家精准医学研究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实现桥接科研与成果转化。
    因此,这一体系直接搭建了行业专家主导的会诊、培训、管理、认证平台,建设了基于精准医学远程合作的基地,形成辐射全国的精准医学联合体,可以开展精准医学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应用示范,完成体系内的同质化,确保精准医学实施的质量;并逐步推广精准防治方案,建立医疗机构配备基因检测设备的技术标准,指导建立精准医学中心实验室,统一远程/移动网络平台,共享精准医学疾病管理软件;同时结合若干重点疾病精准防治方案,开展疾病注册和移动随访研究,服务广大基层患者。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河南的普通患者就可以享受到健康医疗数据“精准对接”所带来的红利。比如,一些研究项目将肺癌、食管癌等典型病种的患者临床、基因和健康数据集合到一起,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以此优化建立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类似研究项目的落地,还可以依托精准医疗综合服务示范体系,进行推广应用并不断自我优化,最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疾病精准防治方案。
    据了解,作为项目实施方的郑大一附院,将借助项目实现和远程/移动医疗平台的数据交互和综合服务功能,重点突破基因、临床、健康等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建设精准医学综合服务平台、示范点及数据库、知识库;开展临床精准防治和用药示范,开发疾病信息共享、患者随访、在线教育等业务系统;面向基层患者开展多级协同的精准医疗服务;建立“关键技术及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典型领域示范”的研究体系,形成远程/移动医疗支持下的精准医学服务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这些预期目的逐一实现,意味着中国精准医学推广应用示范体系将实现“河南创造”。
“互联网+”时代,健康医疗大数据更注重规范性共享
    诸多利好,引得健康医疗大数据集成时代的到来,对于患者、医生、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而言,这都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共存的时期。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做出部署;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在全行业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将迎来蓬勃发展之机,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当下,健康医疗大数据正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因此,构建以“数据标准化、服务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为特点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也成为本年度河南卫生计生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
    依据年度工作规划,继续瞄准数据“精准对接”的河南健康医疗数据应用体系,将继续在提供现代化医院管理、分级诊疗服务、医保精细化监管、供应链大数据监管、客户移动服务、综合监管等领域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医疗行业数据应用服务水平,引导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的有序发展。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