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做好护理工作必须坚持“五个做到”
漯河市郾城区卫生计生委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铅防护用品架很实用
护理人员应避免护理差错
让每一个实习护士都能满载而归
1
11 1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做好护理工作必须坚持“五个做到”
 

做好护理工作必须坚持“五个做到”
□庞 娟

    护士在一所医院中往往占有超过一半的人数。同时,优秀护理人员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近些年来的护理经验,整理了如下内容,供同行参考。

    一、在抢救患者时,慎重执行或者不执行口头医嘱

    比如,某癌症患者夜间突发腰部疼痛,护士立即喊医生。医生隔着门回话,让护士先为患者肌内注射一支强痛定。护士马上去患者病房,听从口头医嘱,为患者立即打上一针强痛定,结果,用药不到10分钟,患者突发心肌梗死。医生赶到后,因抢救无效,患者死亡。患者家属指证,说是因为护士打止痛针所致。因为没有医嘱,医生也不能证明打的就是强痛定,该护士被卷入一场医疗纠纷中。
    分析与思考:《给药制度》中明确指出: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查对制度》中也明确指出: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时,医生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读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时保存用过的安瓿。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补写医嘱。该护士是在抢救患者的情况下,一人执行口头医嘱,有苦说不出。

二、输液速度不能太快

    某乳腺癌患者来医院进行第四次化疗(使用的药物中有阿霉素),前3个周期输注液体时,患者要求快速滴注,护士也没有控制滴数。患者本次住院时,护士依然没有控制滴数,滴数大于120滴/分,9时开始输液,13时30分时,患者主诉心慌、胸前部位不舒服。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患者有心律失常等症状。晚上,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下降,经过几天治疗,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分析与思考:阿霉素是一种糖苷抗生素,由于抗肿瘤效果好,且对乏氧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所以在肿瘤化学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本品对心肌有损害,轻者表现为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重者可出现心肌炎而发生心力衰竭。
    关于静脉滴数的要求,《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明确指出:一般成年人40~60滴/分,对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但是也不要超过100滴/分。可是,对于使用阿霉素治疗的患者,一定要控制滴数,如果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会导致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三、不要忘记药物配伍禁忌

    某晚期癌症患者呼吸道感染,又因为伴有低热症状,医生开出医嘱:静脉输注双黄连针。微生物室检测后提示敏感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在10时30分输注左氧氟沙星后,接着输双黄连药物,两个药物有一部分混合,不到10时40分,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等过敏性反应,于12时20分因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迅速成立调查组,医生和护士都被处理。
    分析与思考: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一种。其使用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左氧氟沙星和双黄连注射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二者混合使用时曾出现不良病例,建议口服双黄连,以减少静脉输注。
    医生和护士都没有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造成不良后果。在临床上还有其他的药物配伍禁忌,护士要时刻牢记,不可掉以轻心。

四、千万不要张冠李戴

    护士B值夜班,因为病区患者较多,在为病区患者更换液体时,没有查看药瓶上的名字,直接喊了患者的名字后,将X患者的药物输给了Y患者。Y患者发现后,立即喊来护士,并要求保存标有X名字的瓶子。面对证据,护士B受到斥责。幸亏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否则,护士B的后果不堪设想。
    分析与思考:三查七对(三查是:操作前查、操作时查、操作后查;七对是: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方法)是对护士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中着重强调的内容,护士应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作为护理人员,要严谨、细致地对待工作,杜绝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五、要按照护理级别的要求巡视病房

    护士C已经有近6年工龄,夜班早上5时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Z在病床上四肢冰冷,已经死亡。患者家属发现情况后,自然大闹一番。医院解决了此事后,对护士C进行了处理。这在护士C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不久,这位护士C被调离了护理岗位。
    分析与思考:患者Z的病历、医嘱上明确写着:二级护理,根据《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中“分级护理制度”中要求,“每两三个小时巡视患者……”当班的摄像头记录显示,护士C最后一次去病房的时间为23时左右。很明显,护士C没有及时巡视病房。
    如今,医院因为护士人力资源不足,使得护理分级制度不能得到真正落实。三级护理还能得到真正落实,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基本上难以实现。同时,也有如下原因:一是护理人员对呼叫器形成了依赖;二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三是护士长对护理规范要求得不到位;四是有一些患者不想打扰护理人员,造成护理人员忽视病情观察等。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肿瘤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