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手术室内患者心跳骤停麻醉医生如何进行复苏与管理(下)
信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造福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成功救治26周极早早产儿
1
11 1 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信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造福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信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造福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陈 静  王进菊  苏 畅)日前,信阳市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说,该院康复医学科成功开展IOE技术(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造福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仅提升了康复护理服务内涵,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我的父亲自从插了这个管子后,吃饭比以前强多了,痰液也少了,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也好了,也不呃逆了。”沈先生所说的这种“管子”,就是信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的——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所用的曾氏营养管。
    据介绍,IOE技术根据人的正常胃排空时间(4~6小时),每日给予患者曾氏营养管置管+灌食4~6次。每次喂食时将曾氏营养管插入患者食管中下段,每次灌食量为400~600毫升,灌食完毕后即拔管。该技术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气管切开、头颈部肿瘤放疗或手术后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IOE技术消除及避免了留置鼻饲管和胃造瘘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并且在反复口腔插管过程中,可刺激及诱发吞咽动作的启动。将曾氏营养管插至患者食道中下段,注食时可促使食管蠕动波形成,使食物进入胃内;注食后贲门即处于关闭状态,防止胃食管反流,大大降低了患者出现误吸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概率;贲门关闭,每次注食量可达400~600毫升,最高可达800毫升,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营养和舒适度,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提高。
    “这种技术和以前使用留置胃管感受大不同。从前,我的父亲带着胃管不舒服,心情一烦就拔管,也不愿见人;现在,他心情好了,也愿见人了,进食也多了,也越来越有劲了,我们也不用担心他拔管了。我们全家非常感谢康复科的全体医务人员,尤其是李勇医师、苏畅护士的耐心指导、精心照顾。”沈先生一边说,一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饮水呛咳,进食困难,时间长了,还常常导致感染发热、消化不良、呃逆,患者的营养状态一天不如一天,这是吞咽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据李勇医师介绍,传统方法通常采用长期留置胃管鼻饲或胃造瘘进行营养摄入。但是,长期留置胃管,贲门持续开放,患者会因反流误吸导致反复肺部感染。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又可导致细菌耐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此外,部分患者因呃逆、消化不良、不适而反复拔管,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017年初,信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引进了IOE技术,在对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精准评定以后,使用吞咽功能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食道球囊扩张、手法治疗、针灸等多种方法,解决了吞咽障碍患者进食这一大难题。同时,信阳市中心医院被授予“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信阳临床科研基地”并挂牌。
    目前,该院康复医学科病区护理团队在护士长王进菊、主管护师苏畅的带领和指导下,已成功为近百名患者实施IOE技术;通过护理会诊指导,在神经内科、急诊内科病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IOE技术简单易学,患者家属可以很快掌握,既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同时,该院康复医学科医、护、技合作,开展了吞咽造影、食道球囊扩张新技术。治疗师采取吞咽功能手法治疗、吞咽功能性电刺激、电针等多种方法,多管齐下,给吞咽障碍患者带来了福音!
    发生吞咽障碍,吃不下饭怎么办?信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技术团队来帮您!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