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长和她的“冲锋枪”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姚伟旗 文/图
工作中的孔晓霞
她叫孔晓霞,今年46岁,是孟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前沿阵地,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并肩负着院前急救及门诊护理工作。身为急诊科护士长的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急诊科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不仅要冲锋在前,还要保证经验丰富、技术精良。”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孟津县人民医院院长郑广庆说。据郑广庆介绍,身为急诊科护士长,孔晓霞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之余大量阅读最新急救知识,积极参加急诊急救培训班,获得了“中国创伤救治教师培训合格证书”等;掌握了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急危重症护理及各项急救技术。自参加工作以来,孔晓霞被医院评为“ 优秀护士”“星级护士”“先进个人”,还多次被评为该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优秀护士长”。 急诊科工作繁忙,突发事件多、随机性强。大多数急诊患者发病急,期望值高,医务人员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家属造成急诊不急的错觉,这也造成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为了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孔晓霞平时通过与每一位护士交流,了解她们的性格、家庭生活情况等,并成立品管圈“救生圈”小组,集思广益,为科室制定了管理细则,改进了排班方式和工作流程。在科室微信群里,大家聊生活、谈感想,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难怪患者家属对她说:“护士长,我表扬了您的护士。您的护士说科里的每个护士都是这么优秀,护士长更优秀!”近4年来,急诊科由原有的4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20张床位;急救医务人员也由15人增加到现在的25人;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急诊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孔晓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强团队抢救、配合的能力,孔晓霞对科室人员进行了严格培训和考核,使科室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去年夏天,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突然冲了进来,她哭喊着:“救命啊!快救救孩子!”孩子的嘴唇青紫、全身粪便……孔晓霞第一个接过孩子,按压孩子的人中穴,并进行心肺复苏、海姆里克急救、清理呼吸道等。经过大家抢救,孩子渐渐有了生命体征。随着哼哼声孩子有了哭声,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身上都沾满了粪便、污物,但是孔晓霞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脸上都露出满足的微笑。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孔晓霞自考了心理咨询师三级,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心理护理知识。2014年6月,急诊科接诊一位安定中毒患者,患者处于嗜睡状态。经过医务人员一天一夜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渐渐苏醒过来。当看到在医院时,患者迅速拔掉吸氧管、输液管,头摇摆着往床头上撞。看到这种情况,孔晓霞利用所学的知识,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陪她聊天,谈生活,谈孩子;给她洗脸、梳头、擦身等。在她的帮助下患者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