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为8个月大的患儿安装“人工心肺”刷新河南ECMO转运患者最低年龄新纪录
搜寻打了急救电话的患者
濮阳成功抢救双胎输血综合征患儿
积极应对大雪天气 全力保障医疗安全
短讯
巩义市人民医院举行高血压协会年会医共体总结表彰大会暨2018年特色项目特色技术推介会
图片新闻
1
11 1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8个月大的患儿安装“人工心肺”刷新河南ECMO转运患者最低年龄新纪录
      本报讯 (记者史 尧  通讯员邢永田)ECMO(体外膜肺氧合)能够同时代替人体心脏和肺的功能,为医务人员救治危重患者赢得时间,被视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成功救治一名8个月大的重度肺炎患儿。医务人员全程使用ECMO技术,将患儿从南阳成功转运至郑州,创下河南省ECMO转运患者最低年龄纪录。
    1月20日9时,一个电话打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童重病监护病房(PICU)主任史长松的手机上:一名8个月大、体重仅8公斤的宝宝患重症肺炎,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血压难以维持,生命岌岌可危,需要紧急转运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救治。这么小的年龄,这么轻的体重,还远在距郑州300多公里外的南阳市,这无疑给救治带来了巨大困难。
    情况危急,孩子必须尽快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可孩子病情危重,只有使用ECMO才有可能进行转运。但面临的问题是,全省还没有给这么小的患儿实施ECMO支持下长途转运的先例。
    为了挽救这个稚嫩的生命,史长松马上联系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程兆云教授当即决定,派出体外循环团队,提供ECMO支持。史长松也同时选派精兵强将参与救治。
    仅用半个小时,专家团队集结完毕。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李建朝、孟凡伟主治医师、儿童心脏中心张岩伟主治医师、手术室孙静护士长,河南省人民医院PICU程东良主治医师、李倩护师等专家组成的ECMO救治团队,奔赴南阳。
    13时,救护车抵达患儿所在医院。看到患儿,专家们不由得心头一紧:只见孩子嘴唇青紫,甚至连手脚都开始发紫,呼吸机已经发挥最大作用,可是血氧饱和度仍然只有70%,甚至一度骤降到20%。患儿心率、血压也极不稳定。体外循环团队马上开始评估情况,着手建立体外生命支持。孩子太小,腿上的股动脉血管很细,血管壁极薄,置管难度非常大,专家们选择从颈动脉为孩子插管上机。
    ECMO顺利运转后,令人惊喜的一幕发生了:患儿血压、心率逐渐平稳,泛紫的嘴唇和小手开始红润。转运团队里的所有人松了一口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转运团队又进行4小时的严密观察,在患儿各项生命体征都平稳后,开始转运。
    21时,孩子顺利抵达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病监护室,开始接受进一步治疗。在11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中,医务人员争分夺秒,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为孩子下一步接受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经过精心救治,1月24日下午,小患者已经度过危险期,病情稳定,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肝肾功能和神经系统也逐步恢复。此次使用ECMO技术成功转运、救治8个月大危重患儿,标志着河南在低年龄、低体重婴幼儿急危重症救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