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周口:让科技之花香飘四方
河南省人民医院成立互联智慧病理学科联盟
儿童坠楼受重伤医护人员打“飞的”救人
情况危急,妇产科医生全力以赴
河南成立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医联体
驻马店市二院医务人员情系留守儿童
洛阳加强流感防控工作
濮阳宣讲健康扶贫政策
转版
1
11 1 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周口:让科技之花香飘四方
 

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刘允贤

    近年来,周口市卫生计生委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力推进“369人才工程”,坚持“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工作基本点,开展“百日行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身于签约服务之中,使周口市卫生计生科教工作突显特色,成效显著。
    强化基地建设,拓宽规范化培训渠道。周口市卫生计生委积极按照河南省“3+2助理全科基地”创建标准,抽调相关人员深入二级医疗单位调研,并多次召开座谈会,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申报“3+2助理全科基地”。经过拟定、申报,并经省卫生计生委批准,淮阳、太康、郸城等3家县级人民医院顺利成为河南省“3+2助理全科基地”,并在全省总批准数量中占有十分之一的数量,为周口市卫生计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项目经费管理,保障培训教育经费到位。周口市卫生计生委积极协调省职能部门和市级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拨付规定,确保经费及时拨付到位。在此期间,周口市卫生计生委抽调相关人员,深入培训基地,监督培训基地经费收支情况,严格执行财政纪律,杜绝违纪事件的发生。截至目前,该市共招录培训人员532人,经费均全部拨付到各个基地,为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创新培训教育内容,丰富基层培训教育内涵。为了全面落实“百日行动”工作方针,确保周口市中心医院的胸痛、卒中、呼吸重症、中毒急救四大品牌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周口市卫生计生委还积极把基层二级医院品牌学科的100多个课件全部融入授课内容,并利用手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QQ(即时通信工具)群、微信群310个,入群专家达300多人、基层医务人员达17900人,几乎涵盖了全市各级卫生计生机构、知名专家和基层医务人员。
    创新师资考核方法,探讨培训教育考评机制。周口市卫生计生委以培训活动专家所建立的QQ群、微信群为依托,要求各位专家在群内定期发布诊疗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信息,采用1个月为1个周期的方法对参加授课的各位专家进行考核,分别按档次奖励,调动专家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基层医生快速掌握相应知识技能、疑难病的处理办法,并能与专家在群内互动。目前,该市群内互动信息达400万条,大病转诊80万人次,急救卒中、胸痛、呼吸重症、中毒抢救10万人次。
    创新培训活动方法,丰富院内医学教育形式。周口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全市二级医院领导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自主教育的形式,强化医务人员培训。目前,全市共开设远程教育中心40个,每月受训400余人;与知名专家面对面教育100次、授课1200人次;邀请国家知名专家来院内专题授课教育20次,受训人群达3600人次;参加国家、省学术论坛教育培训150人次;激励医院内部权威专家自主授课教育450次,受训人群达2250人次。
    创新培训教育的试点,推动医学教育项目发展。周口市卫生计生委把“百日行动”授课项目作为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试点,要求参加学习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接受测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从而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健康发展。同时,该市鼓励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名医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申报省级一类学分项目120个,预计培训人员8000人;申报市级二类学分项目59个,预计培训人员1500人次;申报院内自设项目180个,预计培训人员12900人次。
    创新培训教育机制,强化基签约服务人才支撑。为了满足基层人才需求,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技能水平,周口市卫生计生委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发放测试问卷,召开座谈会议,了解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源和“基层优质资源匮乏、人才紧缺、现有医生技能水平低”的根源,最终制定出《基层医务人员实用技术“百日行动”》培训计划,并出台了《周口市基层医务人员实用技术“百日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集中领导,集中师资力量,集中时间,集中培训人员,利用100天时间,遴选出100名副高以上知名专家,制作100个课件,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7900多人,组成59000个签约服务团队投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之中。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