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文晓欢 杨 须 通讯员 席 娜 文/图

专家为群众义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审视医疗卫生领域,这一矛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到精神卫生领域,则充分表现为精神疾病患者希望改变就医难、确诊难、易复发的美好期望与精神专科医院整体发展滞后的现状之间的矛盾。 “作为省会郑州唯一一所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有义务、有责任,从专一做到专业、专注,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霍顺利直言,他们将继续强化专科实力,把大精神科进行细化、专业化,发展特色专科,加强品牌化建设,以承担公益事业为使命,造福更多的患者。 特色专科建设提升治疗精准化 4年来,山西省运城市的精神疾病患者李强(化名),早已在心里把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当成了家;4年来,已能正常生活的他,也曾多次带其他老乡回“家”治疗。 每一位精神疾病患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李强也不例外。李强原本是一位教师,可是患了20多年的病,治疗了多次都没好,一发病,就到处乱跑,工作早就丢了。他慕名来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在这里,心灵才重归平静。 “李强患的是双相情感障碍,但在此之前,都是按照精神分裂症来治疗的。”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胡雄是李强的主治医生,他坦言,精神疾病确诊难,的确让许多患者饱受疾病之苦。 据胡雄介绍,以往,精神科最多有重性和轻度之分,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精神科也进行了专科的细分,对于疾病的研究和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比如抑郁症,还分为双向和单向,其中单向抑郁症才是传统认知中的抑郁症。也就是说,在细分之前,无论双向抑郁症还是单向抑郁症,基本上都按单向抑郁症治疗了。 “所以,老百姓难免会困惑,怎么同样是抑郁症,有的经过治疗能完全恢复正常,有的就反复发作呢?”胡雄引用业内一位权威教授的话直言,“如果在一个精神科病房里,住的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这个科的诊疗水平肯定不行!因为这意味着对疾病的精准识别率太低!”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诊疗水准已迈入国内第一方阵。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已有中西医结合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老年精神科、心身医学科等9个特色专科。这不仅意味着诊断实力的提升,还意味着治疗效果的大大提升。 像李强一样,之前始终处于无法痊愈的状态,而在这里得到治愈的例子很多。这部分患者也极大地提高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知名度。 以数字为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的门诊和住院人数统计数据显示:38.7%的门诊患者是省外的;住院患者中,郑州户籍所在地患者占57.1%,郑州市外的患者占42.9%。其中安徽、山东、山西、福建、江西的患者比较多,占比19.3%,辽宁、青海、湖南等地的患者比例为3.51%。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品牌化 “组建精神科专业人才队伍,本身就非常难。”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吴韬直言,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辅助仪器,精准检查出器质性病变,或者依据客观指标进行诊断,精神科医生主要靠临床经验,讲究的是症状群,医生通过观察、辅助检查等,把患者归到某个群体里,从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这就意味着,医生没见过一定量的患者是不行的,临床功底必须非常深厚。 因此,在此基础上,要实现更高的要求——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的品牌化,显然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但是,对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来说,这是一个必然要攀登的高峰,让人才在临床和科研上均独树一帜,真正实现“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 为此,近年来,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力度,细化了奖励标准,已取得省级科研成果奖6项、市级科研成果奖12项,同时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联合完成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并获得国内外嘉奖。 具体制度上,每个月最后一周周四的全院大讨论会诊制度,给了每一位青年医师学习资深医师接诊及业务技能的空间。 深耕之下,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并成熟起来,成为省会精神科的领头羊。主任医师于海亭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鉴定工作先进个人,主任医师孔德荣荣获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等。 “郑州市八院的专家”已在精神卫生领域成了品牌,影响力日益深远,许多患者就是冲着这个品牌而来。 孔德荣记得,今年过年后,有一个患者找到他,原来,6年前,孔德荣参加过一次对这个患者的会诊。当时,只有孔德荣的诊断意见与其他专家不同。时隔6年,未能痊愈的这位患者,认定“那位来自郑州市八院的专家说的才对”而前来就诊,对症治疗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专注亲民惠民永葆公益化本色 从早上7时许,到晚上8时左右,只要霍顺利在医院,忙完行政事务,他总要来到各个病区转一转。时间久了,很多患者都认识他。 “心中记挂着每一位患者,尤其是贫困患者。”这样的理念,早已内化到了郑州市第八人民院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心中。 也正因此,“精准扶贫”行动在这里早已开展。 早在2011年1月1日,郑州慈善总会将郑州市第八人民院作为慈善救助定点医院,“呵护心灵,一路同行”贫困家庭精神疾病患者慈善救助项目正式启动,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每年享有5000元的住院救助金,开创了省内救治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先河。目前,该项目每年救助1800多人次。 除了慈善救助项目,围绕贫困患者,多年来,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还形成了“医院买+职工捐”的自发公益项目。一方面,医院设立爱心基金。每个月的8日,是医院职工发工资的日子,也是医院发起“爱心一元捐”的日子。医院倡议,把一元钱作为起点,每位职工自愿捐款建立爱心基金,以用于为贫困患者生活所需,同时每年还组织两次捐衣捐物活动。另一方面,在爱心基金的基础上,医院拿“大头儿”,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保证让每一位贫困患者都能从里到外,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用上崭新的个人物品。据统计,仅此一项,每年医院要拿出二三十万元的资金。 此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还承担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救助,对被送来的蓬头垢面的流浪或乞讨的精神疾病患者,随到随收随治。没有家属陪伴,医护人员就当他们的亲人,洗澡、剪发、剪指甲、喂饭、穿衣、清理大小便等,不抛弃、不嫌弃、不放弃,每年救助这类病人400多人次。 再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说明每一位“八院人”日复一日用爱心与耐心,在岗位上的坚守。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不管什么东西都往马桶里丢,像瓶子、毛巾等。有一次,一位突发疾病的患者,顺手把自己脖子上戴的玉佩扔进马桶,还按了冲水键。看着家属焦急的眼神,为了找到这个玉佩,后勤刘赛勇拆马桶、排查管道,粪便沾身上也毫无怨言,最后终于将找到的玉佩交到患者家属手中。 “做亲民医院、惠民医院,帮助困难人员的医院。”霍顺利直言,切实为患者服务将是“八院人”永远追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