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文晓欢)日前,在许昌市召开的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郑州市从“四抓”入手、打造“四个起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助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做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第一是抓机构建设,让硬件“硬起来”。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区域面积大,人口底数大,流动人口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围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郑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确定由市、区两级政府按照4∶6的比例和常住人口数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以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的方式纳入财政预算,对中心城区已投入使用的7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给予补贴;制定《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五年规划》,从2018年起,计划用三五年时间,集中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医疗设施配备、人才队伍建设、规范运行管理等突出问题,目前该规划正在第二轮征求意见中。 第二是郑州市抓能力服务,让软件“强起来”。围绕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目标,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晚期肿瘤、脑卒中康复等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以对口帮扶、医联体、医共体为载体,通过建立特色科室、开展基层能力提升培训、发展中医药服务、争创优质服务示范中心等,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住院能力建设和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第三是抓签约服务,让网底“兜起来”。为了切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郑州市明确提出“给予签约服务团队10元/人/年的签约服务补助”,有效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供方”的积极性。郑州市金水区在此基础上,按照每户每年6元的标准,由区财政再次给予签约团队专项补助。与此同时,郑州市注重宣传并主动服务,向签约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有效增强群众主动签约意愿。 第四是抓机制创新,让管理“好起来”。郑州市委、市政府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多部门参与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以及考核评价办法等;出台《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方案》等规章制度,打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隶属关系,加大业务支持力度;推行量化考核管理,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类别、服务项目、关键环节等因素,确定社区卫生服务的权重系数,并以此逐渐改善以工作数量、质量、满意度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等;建立信息平台,将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签约服务等纳入区域信息平台,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动态管理。目前,郑州市财政投入300余万元,已启动建立郑州市“智慧健康”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