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医疗技术下沉 勿引错方向 |
|
讲述人 周福军 张建文 自新医改政策出台以来,以“强基层”为重要环节的医学教育培训活动多了起来,比如医疗技术下沉、义诊服务、免费培训等;诸多媒体也在推波助澜,掀起了针对基层,特别是乡村医生培训宣传的高潮。让基层医生掌握必要的业务技能和诊疗技术,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这对国家卫生政策的推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多数基层医生的积极响应。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在与基层医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医疗技术下沉的名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推广某种医疗新技术和医疗产品,推广不太正规的药品或医疗设备,而这些药品或设备往往有一些贵,倘若没有购买某种设备或者产品,最后学习的知识也无用武之地,最终浪费了基层医生的宝贵时间。 其次,所谓的实用技术,实际上是鱼龙混杂。在网络上及微信朋友圈内推出各种所谓的医疗技术,实际上是鱼龙混杂,有一些属于非法医疗行为,因为这些医疗行为没有准入证明和循证医学证据。实质上,这种非法医疗行为推荐的诊疗技术,大部分诊疗风险比较高;同时,国家卫生部门的监管缺失也是导致这类技术高度推广的原因之一。 最后,医疗技术同质化过度。对于医疗技术下沉来说,服务基层人员,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一部分医疗机构以医疗技术下沉的名义进行宣传,培训的技术由于超出了基层医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这些技术不能得到实际应用。这些医疗机构没有考虑到基层医生的实际工作需求、工作范围以及承担的重要任务。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强基层”这项工作,一是在努力做好技术服务和医疗技术下沉工作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基层医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卫生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和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培训。二是乡村医生多数没有执业医师证,不能进行超出服务范围的医疗业务。一旦超出业务范围,没有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工作,出现医疗纠纷了,后果可想而知,故乡村医生应该以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范围进行执业和参加培训。三是有执业医师证的基层医生除做好公共卫生和城镇基本医疗工作以外,可以适当扩大执业范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国家积极推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所在。四是划清分级诊疗的界限,在本级别范围内进行医疗活动,这才符合相关要求。对基层卫生医疗人员,不鼓励从事超出实际能力范围的执业行为,这样既保护了基层医生,又保护了患者和群众。五是加强执业责任感教育和医德教育,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合理执业,给予基层医生必要的业务娱乐活动和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以提高基层医生的责任感,从而促使基层医生立足基层,做好本职工作。六是开展医疗技术培训的内容应首先为国家许可和准入的业务,考虑大众化普及方向,真正达到学有所用的培训目标。要注意,一些打着中医特色、绿色疗法等旗号的培训,实质上是没有经过许可的医疗技术,甚至是严禁推广的医疗技术。 笔者认为,国家管理部门在提高基层医生待遇的同时,给予乡村医生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弹性工作时间,适当提高诊疗性收入和加班性收入,而不单独依靠药品的收入,这也是新医改的目的之一。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多年常态化的医疗技术下沉及培训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笔者深深感到基层医生的不容易。针对基层医生的技术培训模式,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创新。在此,笔者积极呼吁大家,开展医疗技术下沉活动,勿引错了方向。 (本文由常俊伟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