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警惕双硫仑样反应
实用验方
尿潴留并发尿失禁验案
治疗咳嗽 切勿乱用药
六个可供参考的病例
1
11 1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尿潴留并发尿失禁验案
 

□郭俊田

    病案:张某,男,81岁,2016年1月14日初诊。其5天前偶然发现尿量减少,相继出现阴囊和双下肢水肿,小便不自觉地外溢;排小便时滴沥不畅,但没有疼痛感,稍微咳嗽一声或由卧位坐起,或转换卧位,小便均会不自觉地溢出,昼夜都用尿不湿,且走路时两腿沉重无力,行动困难;食欲一般,大便两三天一次,基本顺利。
    经检查,患者精神不振,语言尚清,声音较弱。胸部对称,无畸形,阴囊水肿,阴茎尿道外口尿液外溢,双下肢膝以下至足部均肿胀,触之发凉;血压130/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肝功能、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双肾积水,膀胱高度充盈,提示为尿潴留。核磁共振探查显示,膀胱高度充盈,盆腔周围软组织弥漫性肿胀。患者脉迟缓无力,舌质淡,苔薄腻。这是年迈体弱、命门火衰微等诱发的尿潴留和尿失禁。
    方药:红参15克,黄芪40克,山萸肉20克,炙甘草40克,附子20克,云苓20克,云苓皮30克,肉桂12克,干姜12克,泽泻15克,覆盆子15克,沙苑子15克,黄柏12克。共2剂,水煎4次,取澄清的药液4000毫升,每次服用100毫升,3小时服一次,日夜兼服。
    2016年1月17日复诊,患者有尿意,尿量稍增,阴囊和双下肢水肿明显消退。按照原来的处方再服用2剂,煎法和服法和以前相同。2016年1月21日复诊,患者自述有尿意,尿量增加,每次尿量约300毫升,阴囊水肿消退,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两足面稍有肿胀,尿不外溢。按照原来的处方再服用2剂。2016年1月26日,患者复查时无异常现象,再根据原处方用药2剂,以巩固疗效。停药后观察10天,病无复发,一切良好。
    按:尿潴留和尿失禁从症状上看是两个医学概念,但病因是相同的,都是下元不固,前者命门火衰微,气化失职。则尿潴留于膀胱。《黄帝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后者不能自我约束,形成尿失禁。现代医学认为尿失禁原因复杂。我根据患者膀胱高度充盈,膀胱括约肌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认定为膀胱收缩功能丧失而导致尿失禁。
    患者年迈体弱、下元不固而产生尿潴留和尿失禁,虽然症状不同,但是病因是相同的,应按异病同治的原则治疗,故用人参、黄芪、山萸肉、炙甘草大补肺脾之气血,血足气也足。肉桂、附子、干姜三者相辅相成,补肺脾肾之阳,使命门火旺盛,以消阴寒。附子性辛温,补火助阳,逐寒湿之邪,除阴寒水肿。“附子性辛温……通行十二经,引温暖药达下焦”。云苓和云苓皮健脾利水;泽泻、沙苑子、覆盆子既补肾阳又补肾阴。黄柏除下焦瘀热,与覆盆子合用,既能强肾,又能消除盆腔肿胀的软组织,疗效显著。
(作者供职于西华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