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乡医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惠民活动打造温情风景
温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频频入户“回头看”
县域医共体值得搞
镇平县提升院前急救质量
邓州市三院开展精神病患者家属监护培训
图片新闻
省人民医院专家入驻唐河县人民医院一年 互联智慧分级诊疗成效显著
1
11 1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县域医共体值得搞
 

□冯立中

    近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宣布,2017年将扩大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范围,由现在的40个县增加到65个县。县域医共体就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牵手县域内若干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目的是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安徽省一些试点县的县域就诊率已经超过90%,一些地方还实现了医共体内人员的互相流动、收入的互相拉近、技术的同质化管理等好现象。
    从安徽省的实践来看,组建县域医共体,关键在于改革支付方式,使各成员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关系。改革后医保基金在预留10%风险金后,按服务人口全部下拨到医共体,超支原则上不补,结余全部留用。这样,年初县域居民的医保金实际上就已经装进医共体核心医院(一般为县级医院)的口袋里了,上转患者都要从这个口袋里掏钱,转一名患者就要少一笔收入,这大大激发了县级医院将患者留在县域内的动力,实现了从“要我留下患者”到“我想留下患者”的转变。
    县级医院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中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一块,既具有城市医院规模较大、分科设立、设备齐全、人员素质较高等特点,又直接面向基层,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抓好县级医院的建设,特别是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用县域医共体来承接城市医院各项新技术的下移,帮扶乡村和街道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调整医保的支付机制,可以让患者更愿意踏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大门。
    要搞好县域医共体,在政府的卫生规划、资源布局、项目安排一类的宏观调控上,就应该有动作,在人员培养、设备添置、环境建设等微观方面也应该有考虑,千万不要以“分级财政、分级建设”来搪塞“强基层”的医改目标。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