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无悔的选择 精神的接力
医疗扶贫办实事 与爱同行最幸福
王晓阳被追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洛宁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奠基
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妇科科研课题顺利结题
1
11 1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无悔的选择 精神的接力
 

讲述人 庄礼誉  刘 竞  庄 南

庄礼誉、刘竞夫妇和女儿庄南 刘云飞/摄

    庄礼誉:我选择,我幸福,我无悔
    我身上有3个标签:华侨、医生、教师。哪个标签最显眼?医生!一家有3个“一附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简称)的人,哪3个?我、老伴儿、女儿。如果要写自传,这“两个3”必不可少。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今年82岁,祖籍广东,1934年9月出生于泰国。少年时,我毅然回国求学,在北京五中读书时,幸运地见到了周恩来总理。1961年8月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我被分到洛阳医学院附属涧西医院(现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担任医师、主治医师;1988年10月,晋升为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在熟练掌握外科疾病诊治技术的同时,我在外科首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经腰椎椎板封闭治疗顽固性腰腿痛,较早地开展了医用冷冻技术和医用激光治疗技术。我参加编写了《家用疾病与康复大全》;撰写了《经腰椎椎板封闭治疗顽固性腰腿痛》《腱鞘囊肿封闭治疗的改进》等多篇论文。我曾当选洛阳市科协会员、洛阳市第五届侨联常委,是河南省科协海外联谊协会会员。
    从泰国到中国,从北京到洛阳,从学生到医生,从少年到老年,我选择,我幸福,我无悔。
    刘竞:退休后,还有患者和家属上门看望
    我比老庄(庄礼誉)小两岁,祖籍北京。我们是河南医学院医疗系的同学,同时到洛阳医学院附属涧西医院工作。我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1996年退休。
    当年在医院,老庄在外科,我在眼科,都忙得不可开交。那是个把荣誉和事业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年代。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组织上又先后派我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学成归来,我先后主持开展了眼球震颤手术治疗、白内障囊外摘出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显微镜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等多项眼科手术。我撰写的《绒毛膜上皮癌睑结膜转移》《1728人眼睑黄色瘤调查》《变性近视与眼压》《100例双重睑手术分析》等多篇论文,分别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洛阳医专学报》等报刊上发表,并参加了学术交流。1993年,我晋升为主任医师,曾兼任中华医学会洛阳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洛阳市科委技术顾问。
    几十年来,我接诊的患者有6岁的,也有80多岁的。我不敢说自己是光明天使,但为患者送去光明始终是快乐和幸福的事情。我退休后,还有患者和家属上门看望,这就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一个字——值!
    庄南:老一辈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第二代人。从1995年入职到现在,我一直在住院收费处工作,现在从事新农合直补结算工作。
    我从小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家属院中长大,每天见面的左邻右舍基本上都在医院工作。我见过父母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病情,准确判断,对症治疗;目睹许多被治好的患者来到我们家门口,为的是向我的父母说声“谢谢”。作为医生,我的父母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从不计较名利,默默无闻地奉献了一辈子。他们的人生理念和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为他们自豪!
    如今,我儿时简陋的医院已成为省级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完善的医疗设施、舒适的就医环境、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60年来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抚今追昔,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发展令人感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老一辈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衷心希望医院的未来更加美好。
(刘永胜、梁靓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