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麦仙
近日我读了一篇题为《人生岂能无压力》的文章,感触颇深。人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不要避讳压力,压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实现理想的垫脚石。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多一些对失败和挫折的忍耐,多一些对未来和美好的憧憬,多一些对时光和生命的留恋,负重的生命才会如夏花般绚烂夺目。 医务人员工作繁重、琐碎、风险性高,人力资源不足、倒班模式的影响等都对其造成不小的压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压力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如果其心理压力值很小,甚至没有压力,很多医务人员就会整日无所事事,其自身价值就不能完整体现。 那么,适度的压力会给人带来哪些好处呢? 提高创造力:压力往往先于或者伴随着创造性的突破而产生。当我们偶然发现一个新思路时很可能会觉得压力大增。而如果没有压力,我们的大脑完全处于平静或放松的状态,它们就不需要用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增强免疫力:一位临床精神病专家说,皮质醇(又名压力荷尔蒙)的释放能增强身体自身的免疫力。相关研究表明“突然而短暂的压力对免疫系统是有帮助的”。 促进健康活力:无论举重、跑步,还是在健身脚踏车上大汗淋淋地蹬上45分钟,这些都是在给身体施压。实践证明,经常给身体施压能够降低体内荷尔蒙(皮质醇)的分泌,同时也能够提高体内内啡呔的分泌量,让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并感觉身体良好。 督促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处于进退两难时我们会感到焦虑不安,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压力体现价值观。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关心,也就不会感到忧虑不安。 提升自身价值: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压力,就无法全力以赴,并且极易犯错。适度的压力和焦虑让人精力充沛,这种在职场环境中产生的压力对职业生涯可能大有裨益。 压力本身就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它来自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工作和生活的“副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讲,压力相对于自由而言,它是负担。正是有了压力,我们才会有成功。正是生存的压力让人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我。 有时候,人在非常情况下,常常会有非常行为的产生。如在非常紧急和恐怖的情况下,人有可能超越自己。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汶川大地震中年轻母亲用柔弱的身体顶住塌方为年幼的孩子撑起一片天;美国一个旅行者在乡间旅行时遇到了泥石流,情急之下,他的奔跑速度快得超乎想象(他的朋友用摄像机对这一场面录了像)。由此看来,有压力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在一定程度上压力会转化为动力。人不可无压力,也不可有太重的压力;没压力则不会成功,压力太重则树弯桥垮。 人不可无压力,但也不能无端给自己增加压力。压力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看你怎么去使用它了。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压力和利用压力,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正是这个动力推动着人类向前进。 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东西,就让压力成为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吧。让我们用热情的双手去接受生命赐予给我们的“副产品”,让这个动力永远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