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万道静
走进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记者发现这里和普通病房相比略显安静,病房内光线柔和,一尘不染;暖箱、辐射台、光疗箱、婴儿小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生命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伴随着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不时地发出“滴滴”的提示音…… 记者见到郑州儿童医院NICU主任康文清时,她刚刚抢救完一名患儿。她坚毅的眼神、释然的微笑,意味着又一个生命得救了。30年来,这里的医务人员用责任与坚守,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争分夺秒 生命至上 NICU主要收治28天以下的重症患儿,这些患儿有的是呼吸窘迫,有的是重度窒息,有的是复杂畸形……为了让这些“折翼天使”得到最好的治疗,郑州儿童医院NICU自成立起就将发展特色技术作为至诚追求。 “我院有一名刚出生的重度窒息胎粪污染的新生儿,需要转院……”接到来自荥阳的求救电话,郑州儿童医院120急诊转运团队又一次出发了。一小时后,患儿到达郑州儿童医院NICU。病房里,康文清和同事们早已做好抢救准备。“孩子是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立即实施抢救……”说话间,郑州儿童医院NICU医务人员已为患儿进行气管插管连接高频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同时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彩超室的医生紧急做床旁心脏彩超,了解患儿肺动脉压力。一小时后,患儿病情稳定。 据康文清介绍,像这样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及顽固性低氧血症,他们每年至少抢救20例,而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技术,大大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 除此之外,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开展用高频、常频、无创等多种机械通气方式为重症新生儿提供呼吸支持、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新生儿脑功能变化、超低体重早产儿的系统化管理等技术,为患儿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每年开展机械通气患儿11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8.6%,其中成功抢救了体重675克、胎龄26周的早产儿;先后获批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郑州市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 技术过硬 团队齐心 “每天不是在抢救,就是在准备抢救。”康文清说,面对紧张的工作节奏,这里的医务人员精神饱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奥秘何在呢? 作为学科带头人,康文清在管理上严格要求。每天早上和晚上,NICU全体医务人员在床旁准时交接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为了保证医疗质量,科室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 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从建科之初的10张床位到现在的270张床位,从最初的1个病区到现在的5个病区,这些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 为了让医务人员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在原学科带头人熊虹的带领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科室定期组织人员参加业务学习、操作考核、住院医师病案演讲比赛,每年都举办河南省危重新生儿理论技术培训班;同时,引进瑞典哥德堡大学朱长连教授新生儿学科团队,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新生儿继续教育学习班,多次选派优秀人员赴加拿大、瑞典等地的知名医院进修。 三十而立 精益求精 “她们并肩作战,用双手托起一个个幼小的生命;躬耕30年,牢记使命,不言放弃,她们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爱,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今年5月12日,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迎来了自己的30岁生日,并喜获“2016河南最美护士团体”称号。 回望来时路,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从1986年成立到获批郑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郑州市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一代代“儿医人”脚步踏实稳健,眼界开阔。面对荣誉,她们不但没有骄傲,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打造国家区域性儿童诊疗中心,提高中原地区新生儿疾病诊治水平,我们将致力于发展特色亚专业,紧追国际前沿技术,成立分子诊断实验室……”说到这里,康文清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