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伟强 通讯员 安华 李雪 近日,郑州的天气可算是阴晴不定。前几天还是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两天气温就骤降了十几摄氏度,让许多市民颇感不适。寒冷的天气加速了病毒的滋生,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专家提醒:秋季大幅降温,群众要及时添衣保暖,注意饮食,均衡营养,提高防病能力。
感冒、上呼吸道疾病多发
“老年人和儿童的抵抗力比较弱,每次气温骤降,都极易诱发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郑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于洪涛说,“气温下降后,一些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就活跃起来,而老人和儿童常因季节变换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的抗病能力降低,很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此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哮喘病史的患者由于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也会加重自身疾病或诱发其他疾病。” 专家提醒,最近昼夜温差较大,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多喝温热的开水。同时要注意保暖,保持卫生,注意室内通风。另外,易感人群应注意加强对一些流行性疾病的预防,适时接种疫苗也是有效的预防办法。
心脑血管病患者增多
除感冒、上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外,心脑血管疾病也在降温时容易发作。 “秋季是中老年人脑血管病发作的高峰期,温差过大容易引起血管剧烈收缩,由于老年人脑血管壁弹性较差,易造成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赵友民说,“因为心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当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冷空气的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赵友民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季节交替之际应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出门不要迎风走路。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提前服药预防。
胃肠道疾病患者增多
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冯军安博士告诉记者,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多,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冯军安提醒群众,阴雨降温情况下要加强补水,宜多吃萝卜、莲藕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吃辣椒、葱、姜、蒜等燥热食品和油炸、肥腻之物,注重饮食清淡,食物最好经过加热,减轻肠胃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