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医院风采
   第4版:健康专题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9版:郑大二附院特刊
   第10版:郑大二附院特刊
   第11版:郑大二附院特刊
   第12版:郑大二附院特刊
 
第4版:健康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既要治病更要慰心
警惕糖尿病引发的眼部并发症
微创术给“糖友”带来福音
12小时创造断手再植奇迹
躬耕杏林写辉煌
1
11 1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既要治病更要慰心
 


本报记者  李伟强  通讯员  侯惠霞

    常言道:“医者父母心。”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对医生品德的至高要求。
    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于力看来,作为一名医生,服务病人的最高宗旨是要有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两者缺一不可。有技术没医德,这样的医生就像一个精密的医疗器械,只能治愈人的创伤,却无法抚慰人的心灵;而有医德无医术,这样的医生不能真正解决病人的病痛,甚至会贻误治疗时机。
“医术和医德缺一不可”
    “一名出色的医生,除了要有医德外,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于力说,医术和医德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条腿,无论少了哪一个,都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在近30年的行医生涯中,于力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名出色医生的职业操守。几年前,他接待了一名曾经在美国和国内接受过两次心脏搭桥手术的65岁患者。该患者心脏血管多处堵塞,冠脉狭窄并伴主动脉退行性病变,心脏功能极差;再加上患者年龄过大,手术风险高,患者家属一直未能下决心为患者手术。
    经过和专家团研讨以及与患者家属多次沟通,于力为该患者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后第5天,老人便可下地走路。出院前,老人家兴奋地告诉同病房的病友:“非常感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特别是于力主任,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于力感慨地说:“将心比心,我们只要拥有责任心,真诚地对待病人,就会得到病人同样的尊重和理解。”
“他的心里装的都是患者”
    多年来,于力凭借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手术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日常诊疗中他更是努力做到合理用药,不开大处方,不滥做检查,在确保疗效前提下,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说起于力,大家都是心服口服,交口称赞。
    于力的服务态度好,在医院中也是出了名的。于力接待病人热情、亲切,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对老弱病残患者,他尽量提供方便,有时甚至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提供上门服务。在繁忙的工作中,于力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他已先后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及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于力常说:“爱心和医术,是医生必备的素质,具备了这些,再凶恶的病魔都不可怕!”正因为他把无私爱心融入高超医术中,一个又一个危及患者生命的难题在他手中迎刃而解。
    从医格言: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勤奋工作、不断进取。

    于力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他于198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曾在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进修,擅长心血管内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及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方面经验丰富;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