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华
日前,在鲁山县尧山镇的景区道路上,记者见到,“医疗小广告”不时出现在山壁上、残垣上、石墩上。广告语极为醒目:“专治再障、肿瘤,治好付款,三天见效。”哑然失笑之余,记者不禁忧心,那些没有医学常识的农村居民,见到此类广告会不会真的病急乱投医呢?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非正规的医疗广告都呈无孔不入之态势。而由于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与城市居民存在差距,对医疗广告的真伪在鉴别时就更易出现偏差,那些夸大其辞的医疗广告就容易乘虚而入。 另一方面,在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对这种“医疗小广告”监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相关部门不可能随时在“医疗小广告”可能出现的地点巡逻,也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消灭新出现的“医疗小广告”。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卫生工作者,在正常工作之余,不忘做好对群众的健康教育、科普宣传。一句善意的提醒,可能就会避免一次上当受骗。
遍布乡野的“医疗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