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医政观察
   第6版:理论探讨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综合文摘
 
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传递“生命种子”的人
卫生局长赴灾区救援
建立“三级”公卫服务体系
强化药品治理
“六项措施”强化中药饮片监管
抗震救灾官兵凯旋
企业赠匾赞“职防”
关爱婴幼儿健康
图片新闻
深入排查 重拳出击
蹊跷的500元电话费
在埃塞俄比亚参加学术会
千里之外的陌路救援
抗洪救灾,你我同行
1
11 1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1
  传递“生命种子”的人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刘小华 刘凤华
  2010年7月27日上午8时45分,是曹树军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这一刻,针管中开始流淌他的血液、分离机开始分离他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这是为了挽救远在北京的白血病患者刘根荣的生命而做的术前准备,曹树军将义务捐献162毫升造血干细胞奉献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批“生命的种子”也将于当日下午送抵北京,晚上就输入病人的身体,为病人种植生命的希望。
  曹树军是新乡市封丘县应举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2005年,本就颇具爱心的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而生命垂危。“她才六七岁,那么小,那么可爱,我们应该帮助她,帮助这些人。”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2005年6月30日,41岁的曹树军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成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命运或许一直关注着这些善良的人。今年6月10日,正在学校上课的他接到了一个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河南分库传来的、令他和家人感到震惊的通知:他与一名北京的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当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与他取得联系并征求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家人都很支持我,尤其是我妻子,一直鼓励我,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曹树军说。就这样,在确认了曹树军和患者高分辨配型相合并且全面体检合格后,7月27日,曹树军开始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捐赠造血干细胞,同时也成为新乡市第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7日上午,这个躺在病床上的汉子从容淡定,面带微笑。妻子在他身边不时地跟他聊天,儿子不停地说:“爸爸在救人呢,很伟大。”女儿在旁虽默不作声,但心里却在暗暗为爸爸打气。其实别看曹树军挺壮实,对于这次捐献,他也不是没害怕过。“我原来对这些不是很了解,还听有人说捐赠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损害,还挺害怕的。但是后来通过新乡市红十字会的讲解,通过与其他志愿者聊天,我知道这对身体毫无损害,现在不害怕了。”说起远在北京的患者刘根荣,曹树军一脸激动:“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治好他的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