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特别报道
   第4版:健康知识
 
第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救灾防病,各级卫生部门在行动
1
11 1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救灾防病,各级卫生部门在行动
 


本报记者 陈琳君
  近期以来,河南普降大到暴雨,洛阳、南阳等部分县(区)发生严重水灾,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灾情发生后,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行动,救灾防病,确保灾后无大疫。
83支应急医疗救治队全部待命
  鉴于7、8月是防汛救治工作任务较重的时期,我省可能发生大洪灾,省卫生厅及时就救灾防病工作作出部署,要求灾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救灾防病应急响应,成立救灾防病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统筹协调灾区的救灾防病工作。灾情发生后,卫生厅又下发了《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汛期卫生防病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导各地做好汛期卫生防病工作,并提出“确保受灾群众看病就医、确保灾后无大疫”的汛期卫生防病目标,实行救灾防病工作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省成立了由消化、皮肤、心血管、外伤、护理等专业1088人组成的83支省、市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全部处于待命状态,同时,加强防汛救灾医疗救治物品、消杀药品、器械及防汛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补充,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医疗准备工作。
各项救灾防病措施有条不紊
  灾情发生后,按照救灾防病预案的各项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救灾防病措施,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救灾防病工作。自信阳、南阳、三门峡、洛阳等地发生洪涝灾害后,省卫生厅迅速组派救灾防疫督导组深入灾情较重的洛阳市开展灾区的防病、治病工作。当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启动了应急机制,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保证灾情如实、准确、快速上报和及时有效处置。灾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卫生防病组和医疗救治组,深入灾区开展救灾防病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积极开展防病治病工作。据统计,派往受灾地区的救灾防病队伍共319支、1925人,已救治伤员8047人。
  灾区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以环境消杀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宣传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消杀灭技术等卫生防病知识,动员群众积极开展防病灭病活动等,投放宣传资料,举办各种培训班;积极开展“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卫生,消灭蚊蝇)活动,帮助群众进行室内外环境卫生整顿,进行消、杀、灭工作。
近200万元药品器械发放灾区
  根据灾区防病需要,省卫生厅已首批配送和发放7个品种534箱(件)消杀药品,价值21.7万元。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储备并投放救灾防病药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30日,各地共发放消杀药品价值175.99万元,器械价值13.4万元,完成环境消杀100多万平方米,有效地降低了灾区蚊、蝇、鼠密度,保障了群众的饮食安全和饮水卫生,防止了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灾区各项救灾防病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没有发生大的疫情。
24小时信息监测报告
  灾情发生后,省卫生厅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启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后,立即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相关信息。灾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加强对各地报告救灾防病信息的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卫生应急措施,加强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受灾的各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深入灾情严重地区,主动搜索疫情,以掌握各地疫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迅速控制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栾川县卫生监督人员在化验受灾地区水质

栾川县医护人员为群众进行灾后健康教育

   卫生院长的抗洪日记
  7月24日,栾川县陶湾镇发生特大洪灾,桥梁垮塌,山体滑坡,道路被阻,通讯中断……陶湾镇中心卫生院的职工全部在岗参加抗洪抢险,用实际行动显现了健康卫士的大爱无私。记者在该卫生院采访时意外发现了院长王建升的几则日记——
7月24日
  13时30分洪峰最大,陶湾街共有5座桥梁,1座垮塌,3座成为危桥。通往外边的道路全部被阻断,通讯信息全部中断。
  15时40分,洪水稍有减弱。卫生院积极配合镇政府,调配救护车撤离沿河群众,稳妥安排救治工作。
  20时左右,受灾最严重的红庙村受伤群众被跋山涉水送来。至零时,救治红庙村重伤群众3人,轻伤群众3人,产妇1人。
7月25日
  灾后第二天,3条出镇公路全部被阻断,人出不去,通讯全部中断,电视信号中断,部分电路中断,自来水全镇中断。
  卫生院在配合镇政府抗洪救灾工作的同时,自己解决困难,接通了备用电路,购买了抽水设备,与群众沟通后,架通了水源,医疗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起来。
7月26日
  受灾群众失去家园,风吹雨淋。这时最需要的是医生,最缺少的是药品。
  上午,安排好最后一批受灾伤员后,我和7名年轻力壮的技术骨干一道,组成送医送药小分队,不顾灾后道路不通、难行,不顾洪水还未消退的危险,来回步行20余千米,历时6个小时,把一批价值5万元的药品送到陶湾镇南沟协心村、红庙村、唐家庄村卫生室。
7月27日
  上午8时30分,县疾控中心、农合办受卫生局委托到卫生院慰问职工,并给我镇送来了第一批灾后防病防疫宣传品及消毒剂。
  14时30分,卫生院又安排防保人员徒步20余千米到协心村、红庙村、唐家庄村发放灾后防病防疫宣传品、消毒剂,并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灾后疫病情况,做到早准备、早预防、少发病。
7月28日
  刚吃过午饭,11人组成的医疗小分队向南沟协心村、红庙村、西沟村、唐家庄村出发了。
  所有水井都受到洪水污染,部分群众已经腹泻,部分群众躲避洪水时在山上受到了马蜂的攻击,出现过敏症状。医疗小分队都一一给予诊治,送上了急需的药品。公卫组展开疫情调查、发病情况统计,为下一步防疫做准备。防疫组沿路发放防病、防疫知识宣传单,并对这些区域进行了消毒……
  18时30分,县卫生局通过红十字会向陶湾镇运来了一车救灾物品(100件矿泉水、500条棉被,还有部分药品)。
   (本报记者刘永胜,通讯员王宏涛、吕晓兵整理)

淅川、西峡
医务人员救灾防病工作掠影
本报记者 乔当归
  7月23~24日,淅川县荆紫关、寺湾、滔河、大石桥及西峡一些乡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河流水位猛涨,洪水汹涌而至形成严重洪涝灾害。
  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灾后救治防疫是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部分。淅川县卫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医务工作者冒着酷暑,迅速出击,开赴一线,众志成城,顽强坚守,奏响了一曲抗击洪魔灾害、力保群众生命健康的战歌。7月31日,本报记者赶赴灾区现场,采撷一组一线医务人员救灾防疫的画面。

在酷暑中严阵以待

就地熬制中药解暑凉茶

为惊魂未定的小女孩诊治疾病

一片狼藉中挺立的村卫生所

紧急部署疾病防控

淅川:卫生防疫工作进入常态
  本报讯(记者 吴玉玺 乔当归 通讯员 张如冰)7月18日以来,淅川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境内数条河流暴涨,沿库沿河地势低洼之处全部被冲被淹,有10万多户近39万人受灾。灾情发生后,淅川县立即启动《防汛救灾防病应急预案》,在做好医疗救治的同时,全力以赴开展消杀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提供便捷的诊疗服务。该县从县直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抽调医务人员,设置52个医疗站点,开展现场救治。各医疗单位还建立了受灾群众救治绿色通道,简化所有流程。
  组织防疫消杀工作。该县采取分乡(镇)包干的办法,重点安排防疫防病工作。对受灾严重的荆紫关、寺湾、滔河、大石桥4个乡(镇),以受灾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从县直单位和周边乡(镇)卫生院调集人员,以村为单位组成消杀防疫小组和应急机动分队。
  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卫生监督所和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安排监督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掌握受灾地区群众的饮食状况,保证其食用的方便食品为合格产品,饮用水为清洁水。
  保障救灾物资供应。根据清淤后大面积的消杀任务,该县积极请示上级卫生部门调拨各类消杀药品,已争取到市卫生局价值20万元的消杀药品和器械。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基层医务人员的现场讲解和当地媒体大力宣传,该县大力开展以饮水卫生、饮食卫生和传染病预防知识为主的宣传教育。
  目前,该县卫生防疫工作已进入常态,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西峡: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
  本报讯(记者 吴玉玺 乔当归 通讯员 周 敏)7月23日,西峡县突遭200年不遇的洪灾,道路、通讯、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23亿元。洪灾发生后,该县卫生局立即启动卫生应急预案,采取以下6项措施,全力以赴灾后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
  该卫生局首先迅速成立由主管副局长牵头、疾控中心负责组建的4个消毒、消杀防疫技术指导组进行巡回指导,分赴受灾地区开展消毒、消杀防疫技术指导工作;各乡镇卫生院也成立防疫小分队。其次是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带队,组成4个监督小组,于7月25日上午分赴灾区,对供水企业和较大型自备水源单位以及餐饮单位的水源、食品原料进行拉网式监督检查。再次是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上报。四是加强全民灾后健康教育工作,主动与广电部门协作,录制灾后防疫知识电视、广播专题节目等。五是把灾后防疫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统筹安排好其他医疗业务工作。六是组织医疗队到重灾区巡诊,7月29日共组织6支医疗队到全县6个重灾区乡镇巡诊,支援灾区伤病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7月31日,内乡县的医务工作者在赵店乡聂岗村为受灾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由于卫生防疫措施得当,目前,该县受灾地区没有发生疫情。           张中立 黄 立/摄

  7月25日,灵宝市遭受暴雨袭击后,市卫生局迅速组织防疫消杀人员开展消毒防治工作,对过水区域的饮用水、卫生状况、疫情进行排查,及时清淤、消毒,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刘 岩 张项森/摄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