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杨湖口镇卫生院院长姬文华 “杨湖口岸”听浩歌 本报记者 侯少飞

姬文华,自2003年起担任鹿邑县杨湖口镇卫生院院长。8年来,他带领卫生院全体职工在逆境中励志、在奋斗中前行,用一腔热血书写了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诗篇,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杨湖口岸最为高亢的奉献之歌。 杨湖口镇是鹿邑县辖区内地势最低的乡镇,早年间,每逢雨季,该镇便是积水一片,人们出行时只能以竹筏代步。因此,该镇就有了“杨湖口”这一命名。杨湖口镇卫生院担任着全镇38个行政村共计7万余名农村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重任。虽然已迈入新千年,可该院的硬件设施,却一直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院落破旧,十几间青砖红瓦结构的门诊房四周长满了荒草,卫生院仅有1台200毫安X光机和1台B超机,还常因交不起电费而闲置,平日检查,医生只能依靠最简单的听诊器。据老职工回忆,那时卫生院一天能接诊8~9个患者,已经是不错的了。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紧张日子里,鹿邑县卫生局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任命姬文华到杨湖口镇卫生院担任院长职务。临危受命并熟悉卫生院困难现状的姬文华,没有任何怨言,上任后,姬文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硬件建设,扩大卫生院规模,改善服务设施和条件;同时,他带领卫生院员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诚信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服务宗旨,不断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最终,通过不懈努力,造就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优质、应变迅速、运作高效”的医疗服务队伍。 为改变院容院貌,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2006年,姬文华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建成了1100平方米的卫生院病房门诊楼;对卫生院地面全部进行了增高和硬化,修建了花园、下水道,彻底改变了卫生院以往“雨季可行船”的状况;新增了300毫安的X光机、B超、多谱勒、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等医疗设备;修缮了病房,更新了病床、陪护椅、床单被褥,安装了吊扇;自筹资金20多万元在行政区和门诊楼装备了空调,全面实现了自动化办公;新建的自助厨房可为病人免费加工饭菜、供应茶水。卫生院的功能得到了逐步完善,为广大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站建设,卫生院专门配置办公室3间、防保人员6名、村级防保人员32名。电脑、电冰箱、资料柜、卡片柜、办公桌椅等设备齐全。规范了预防接种门诊,设立了接种室、预诊登记室、冷链室、资料室、观察室,增添了设备,健全了制度,实现了预防接种规范化、资料管理规范化、疫情报告网络化的目标,达到了一类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 姬文华深知医疗安全无小事,为此,他狠抓医疗安全质量责任追究制、科室主任负责制、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文件书写等核心制度的落实等;同时,还制定了医患“零距离”、医疗“零失误”、服务“零投诉”的目标。工作中,姬文华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强化职工岗位培训,不断派人到省、市、县级医院进修、学习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有力促进了卫生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多年来,该院没有发生过任何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使患者对卫生院的信任度逐步提升,就诊量逐年增加,业务收入逐年攀升。卫生院如今已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2009年,该院业务收入首次突破300万元。 大风起兮士无惧,杨湖口岸谱浩曲。由于姬文华的辛勤付出,他曾多次获得“周口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并在2009年荣获“河南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