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乡医教材
   第4版:乡医特刊·健康专题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4版:乡医特刊·健康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武陟县詹店镇卫生院院长陈平州 情系患者 心系院
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巾帼不让须眉
领航光明之路的中原眼科品牌
战胜眼科顽疾——葡萄膜炎
1
11 1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巾帼不让须眉
 

本报记者  王正勋

    “她很执着,她每天总是在工作,在她心里除了医院好像再没有其他什么更重要的事了”;“有时候她也很累,经常自己偷偷地流泪,但在职工和家人面前总显得很阳光”;“她是个女强人,在工作上,执着、坚强、奉献”……当提起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长马雪娥,这些词语总和她紧密相连。
从零做起
    6年前,圪垱店乡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病房残破漏雨且全部空着,没有住院病人。马雪娥上任后,通过召开院委会、中层干部会和职工座谈会,迅速全面地了解了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并为卫生院定下了发展目标。“谈起发展,谈何容易,卫生院那时一天收入不过二三百元。”该院一位中层领导回忆过往仍记忆犹新:“记得马院长上任第一天的晚上,恰巧有个心脏病病人要就诊,马院长立即让120出车,可司机已辞职不干了,急救车也出现故障推都推不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马院长流泪!”就是这样,马雪娥硬是挺了过来。
    马雪娥深深知道,人心涣散是干不好工作的。于是她首先以抓住思想认识为突破口,鼓励大家“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干出来的,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同时她重新制定了规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其次,她注重班子建设,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明确了各个副院长的职责和分工,形成了一支团结高效的领导队伍。再次,以人为本,提高效率。注重协调全院职工的分配关系,推行科室核算,体现多劳多得,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了效率。
    “马院长在工作中从不分节假日,以院为家,甚至忘记了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应尽的责任。”一位职工敬佩地说道。2008年11月,马雪娥得了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第二天,她在病床上就开始办公,许多亲戚和朋友都劝她说:“你整天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么拼命到底图些啥?”马雪娥深情的对家人说“我图得就是职工能发上工资,图的就是卫生院能有个起色,图的就是老百姓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啊!”
破釜沉舟
    圪垱店乡卫生院旧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到任仅两个月的马雪娥,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座谈,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卫生院整体搬迁。主意下定,马雪娥暗暗地告诉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多次到省、市跑项目,吃了多少苦、碰了多少次壁,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她凭着坚持和执着,争取到了60万元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60万元有了,可对于建设新医院来说远远不够,为了筹集资金,马雪娥和家里人商议把家里准备买房子的4万元钱拿了出来,在她的带动下,全院职工很快就筹资150万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一幢2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就竣工了。
走向辉煌
    新楼建起来了,难题又来了,卫生院没有一台像样的设备。为了卫生院的发展,马雪娥又从家里和亲戚朋友那儿筹借几十万元,购置了X光机、半自动化生化分析仪等20台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基本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房子有了,设备有了,还需要有人啊!马雪娥深深知道,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于是她和领导班子协定,从培养医务人才入手,不惜资金,选送职工到市级以上的医院进修学习。近年来,卫生院共派出进修人员30余名,为卫生院的发展积聚了后劲、奠定了基础。
    2005年,为把新农合工作落到实处,马雪娥主动向上级汇报,争取支持,采取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率先在全县推行了合作医疗连心卡,为全县的新农合筹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6年来,圪垱店乡卫生院先后获得了焦作市“巾帼建功岗”、武陟县“三八红旗集体”、“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等荣誉称号。马雪娥也连年被评为武陟县“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巾帼创业带头人”、“全省优秀卫生院长”等。“6年来,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泪,但换来了卫生院在群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换来了省、市、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是圪垱店乡卫生院成就了我!”马雪娥深有感触的说道。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