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专家讲坛
   第4版:专版
 
第1版:要闻
 下一版  
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农合惠民明显看得见
不穿刺动脉介入封堵房室缺成功 这一手术方式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职工心理测试工程洛阳启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拔高校毕业生 7月8日起开始报名
千人口床位数达七张左右
济源亿元“交钥匙”工程惠民生
昏迷2000小时植物人被促醒
1
11 1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农合惠民明显看得见
 

  本报讯(记者 李伟强)2010年1~6月,全省新农合累计补偿医疗费用46.66亿元,住院(大额)补偿37.79亿元,门诊(小额)补偿8.87亿元,补偿参合农民4212.96万人次。全省当年门诊统筹基金12.55亿元,门诊统筹补偿参合农民1805.60万人次,实行门诊统筹试点县(市、区)住院率为7.62%,比2009年的6.89%增长0.73%。7月9日,记者从河南省卫生厅召开的2010年上半年新农合运行分析暨农村卫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上获悉,今年1~6月以来,河南省新农合医疗制度运行平稳,参合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省卫生厅副厅长秦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首先听取了各省辖市及有关扩权县(市)新农合运行、农村卫生重点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门诊统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后,住院和门诊人次以及医药费用的变化情况,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的变化情况,住院病人流向改变情况和趋势,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效率改变情况,对新农合政策调整的建议等。
  听取汇报后,秦省指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提高参合农民实际住院补偿比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新农合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要认真落实定期督导机制、暗访抽查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费用控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把平均住院费用、实际住院补偿比、目录外用药和诊疗费用所占比例等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督促引导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为,坚决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努力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切实提高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
  秦省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开展门诊统筹的县(市、区)适度调整门诊统筹补偿实施方案,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门诊统筹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要加大门诊统筹报销补偿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参合农民充分并合理利用门诊服务,教育广大乡村医生积极支持门诊统筹,自觉执行相关政策规定;适当提高参合农民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取消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基金分配比例和包干限制,实行乡镇总额预算控制,允许参合农民在本乡镇范围内自主择医;简化门诊统筹报销补偿、审核结算程序;强化乡镇卫生院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加强对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管;加快建立门诊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门诊统筹补偿方案的调整完善,有效控制“门诊转住院”现象,提高门诊统筹基金使用效益,降低大病统筹基金透支风险。
  就积极开展提高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和全面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及积极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秦省特别强调,今年河南首先选择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两类疾病6个病种进行试点,初步考虑,首批从参合人数多、新农合管理规范、基金运行安全并与省级定点医院开通即时结报的县(市、区)中选择部分县(市)开展试点。同时,各地要结合当前信息化建设基础,加快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提高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水平。今年年底前,所有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要全部完成新农合信息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的无缝对接;加快建设村级新农合信息网络,力争30%的县(市、区)实现磁卡(或IC卡)管理,30%的村卫生室实施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真正实现“要医疗机构控制费用”向“医疗机构要控制费用”的转变,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一手托两家”的优势。
  会议同时就全省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加快实施“51111”工程乡村医生培训项目,进一步扩大农民健康档案覆盖面,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和其他涉及农村卫生方面的医改任务等农村卫生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