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乡医特刊·乡医教材
   第4版:乡医特刊·健康专题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4版:乡医特刊·健康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读者之声
为了一方百姓的健康
运用胃底反转折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1
11 1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了一方百姓的健康
 

陕县观音堂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朝林
为了一方百姓的健康
本报记者  刘 岩

    从医30多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服务,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他就是观音堂中心卫生院院长、主治医师王朝林。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上世纪70年代初,农村缺医少药,很多群众“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看到这种情况,身为乡村医生的王朝林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有些患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会掏钱垫上;每当有急诊患者时,他总是随叫随到;即便是在休息日,他也会放下手中的一切,投身救死扶伤的神圣工作。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
    一心为患者着想,让王朝林受到当地群众和领导的赞扬。观音堂镇的百姓们夸他:“王院长是咱们的好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1990年,陕县卫生局任命他为张茅乡卫生院院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对技术的要求更加精益求精,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他曾和医务人员赴现场处理过重大交通事故、矿山事故、中毒抢救事件10多起,他以身作则,不计个人安危,夜以继日,为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无数生命,使每次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任劳任怨  争创一流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王朝林经常说的一句话。从1990年至今,王朝林先后任张茅乡卫生院院长、宜村卫生院院长、陕县硖石乡卫生院院长、陕县观音堂卫生院院长。无论在哪个地方,他从来没有放下过肩上的担子。
    2009年,他到观音堂镇卫生院工作后,把卫生院的建设工作放到了第一位,他认真调查研究了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带领班子成员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契机,以创一流卫生院为目标,大刀阔斧抓改革,真抓实干求效益。他注重抓好硬件建设,使全院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各项医疗卫生法规和医疗防保知识,教育职工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从工作中的细节做起。在他的大力倡议下,卫生院设立了热线服务电话,完善了出诊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和收费公开制,要求医务人员随时接诊、随叫随到。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全院职工服务意识日益增强,学习风气浓厚,群众的满意度增加。由于机制活、措施实,全院职工责任感增强,工作积极性高涨,凝聚力提升。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有所上升。此外,他又开展了医院内部人员转岗分流,严格控制人员入口,放松人员出口,严格执行“能者上、庸者下”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使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实行院科两级核算,深入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贡献大小等指标,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拓创新  勇往直前
    解除病人的痛苦,需要精湛的医术作后盾;建设好的卫生院,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作基础。30多年的临床工作,让王朝林深刻体会到“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为此,他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卫生法律法规、近期疾病流行动态报道、药品知识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法,还自费订阅了有关医学杂志。他不断深入了解当地疾史,大量接触病人,坚持每天查房,为提高诊断准确率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涉猎大量的书籍,只要是关于乡镇卫生院建设的,他都要读一读、看一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或好的做法。
    “治病救人是我最重的责任,患者康复是我最大快乐”王朝林如是说。他以精湛的医术、廉洁的作风和一颗赤诚之心,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好医生、成为职工眼中的好院长。2009年底,王朝林被评为全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如今,王朝林正以高昂的热忱,描绘新的发展蓝图。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