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晓华)“被叫了几年‘护士’,最近,很多上了年纪的患者常亲切地喊我‘闺女’,一些年龄跟我差不多大的还喊我‘老师’,真有点儿不习惯呢。”日前,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举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座谈会上,一名责任护士的话,引起了与会护士会心的微笑。实行优质护理3个多月来,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患者对她们的称呼变了。 过去,“护士”是她们共同的名字。实行优质护理后,护士与患者相处的时间增加了,洗头洗脚、翻身拍背等基础护理,一下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变成了“小杨”“小李”“闺女”等亲切的称呼。 随着护患之间沟通交流的增多,患者视护士为“贴心人”,经常向护士请教一些生活和治疗方面的问题。许多病人久病成医,问的问题还很专业。为了解答患者的疑问,护士就要勤翻书学习,无形中促进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患者由亲近到敬佩,由衷地称呼为他们解疑答惑的护士为“老师”。 优质护理试点病区的护士们纷纷表示,称呼的改变,增加了她们对自身职业的成就感和认同感。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葆云认为,优质护理优化了护士的职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