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临床荟萃
   第4版:健康知识
 
第1版:要闻
 下一版  
首届河南卫生新闻奖(通讯员类)评选结果“出炉” 基层通讯员喜获新闻奖
惠民生 求嬗变
南阳十大措施力控“药占比”
武陟木城镇卫生院巧用提示卡开展防病宣传
送健康
为儿童接种麻疹疫苗
一张特殊的桌子
急救人员成了中暑高危人群
郑州卫生监督监测信息制度 为市民卫生安全护航
开封加强管理重性精神病人 减少其肇事肇祸
1
11 1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急救人员成了中暑高危人群
 
本报记者 李伟强 通讯员 陈锦屏
  近些天,太阳发威,骄阳炙烤,防暑成了热门话题。工作在一线的医院急救人员是“火”里来、“火”里去,冒着酷暑到处奔波抢救病人,竟成了中暑的高危人群。
  近日,位居闹市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救工作量巨增。该院距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近在咫尺,这些地方人员流动大、突发事件多。该院每天要出急诊20多次,此外还要接待上百名急诊病人。紧张的急救工作,使急诊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6月30日上午9点,急诊科接到120指令,南关街一名病人突发心脏病。医务人员如同接到战斗命令,立即登上救护车。一下车,3名急救人员和1名司机分别拿着十几千克重的急救箱、担架、心电图机迅速跑到住在6楼的病人家中。这名病人的体重将近100千克,4个人抬着担架,从狭窄的楼道上艰难地走下来。年轻的护士姑娘身单力薄,累得双腿、双手直打颤,但她们仍咬牙坚持把病人安全地送到救护车上。到医院后,大家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急救,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当日下午2点,太阳炙烤得大地像蒸笼,二马路劳务市场附近发生一起猝死事件。急救人员立即赶到现场,顶着骄阳就地抢救。这时,周边围观了许多人,医务人员的身边密不透风,更是热上加热。经过40多分钟的抢救,病人逐渐恢复了心跳和呼吸。此刻,急救人员绿色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他们一个个累得口干舌燥,直喘粗气。 
  该院急诊科医生提醒群众,医务人员抢救病人时,千万不要围观,更不要在一旁指指点点乱发议论,这会严重干扰医务人员抢救思绪。另外,围观的人多,影响空气流通,对病人和抢救人员都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围观的人也容易中暑。
  大热天,不要说抢救病人,就是进入救护车里,就让人头昏脑胀、汗流浃背。虽然车内有空调,但刚刚发动时,车里热得像蒸笼,急救人员一天要随车跑几十趟,那种紧张、热和累都是难以想象的。
  急诊医生说,苦和累都能忍受,最让人心痛的是,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
  一个月前,一位46岁的妇女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等情况。急救医生检查发现,这位病人患的是一种极其凶险的高血压脑病,血压在极短的时间急剧升高,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病情迅速恶化。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他们还是未能挽回病人的生命,但病人家属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现实,对医生护士又打又骂,并砸毁了医院办公室的门窗。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医护人员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虽然忙、累、受气,但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大家精神上是充实的!”护士长徐丽红如是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