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河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召开之际

全省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是硬件上的改善,还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水平的提高。图为现场会召开期间,与会人员在滑县的乡镇卫生院看到的温馨一幕。
地标耀乡村
一年多来,从医疗机构到公共卫生单位,从省级大医院到乡镇卫生院,人人谈发展,个个议创新,一夜春风变旧颜。
这是一个群情振奋的场面。
从各地党委、政府到卫生行政部门,从县级医疗机构到卫生院、卫生所,他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投入,不等不靠,多渠道筹资;他们科学制定县域卫生资源发展规划,坚持项目建设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他们坚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障制度综合推进。
一年来,拉动投资40亿元,4批37706个卫生建设项目花香浓郁。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三院一所两中心”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示范工程、亮点工程,涌现了一批批建设中的先进典型。
在西峡县黄狮村,卫生所与村委会比邻而居,身前是庭院式的绿意盎然,身后是郁郁葱葱的杨树林,稍走几步又是村民们共同娱乐的文化大院。村卫生所得到改建后,成为村民们寻求健康、交流沟通、休闲娱乐的中心。
同样,在信阳市平桥区的乡村,最漂亮的建筑是村卫生室。所有的村卫生室,朝阳通风,上有天花吊顶、下有瓷砖铺地。室内,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药房五室分开,还有水冲式厕所。院内,设有医疗垃圾焚烧炉、公示栏。
这样的标准,用设计者的话说,至少30年内不会落伍。仅仅一年之内,信阳市总投资4.5亿元,建设村卫生室2825个。
这是河南全省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广大农村就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一年间, 256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万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纷纷闪亮登场,103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改造,47所妇幼保健院、1223所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7832台件,基层干部职工干活勤了,人民群众笑容多了。
枢纽增活力
在市、县、乡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县一级医疗机构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医疗服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三级医疗体系能否畅通,关系到医疗服务系统建设的质量。
河南在实施“五年百亿工程”,决定充分利用中央新增投资卫生项目时,就将县级医疗机构建设与完善列入了重点目标。仅仅一年多,已有50所县级医院(中医院)开工建设,新增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全省一部分县县域内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服务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作为农村卫生龙头带动作用的县一级医疗机构彻底变了!
在临颍县人民医院,大楼内配有中央供暖、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心传呼、消防监控、电视电教播放系统等现代化设施,设有15张床位的重症医学科和8间高标准的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其园林生态式建设远近闻名。
在滑县人民医院,仅用1年零8个月的时间,新院区就实现了从开工到开诊的巨大变迁,其“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老院区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新院区办公,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施工现场忙碌),在全省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
2010年3月20日,河南省中央专项资金卫生项目启动会召开,宣布国家安排全省中央专项资金卫生项目1725个,专项资金18.5亿元,占全国卫生专项总资金的1/13,其中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项目5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项目108个、村卫生室项目99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109个。
喜讯传来,全省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无不欢欣鼓舞,人民群众更是翘首以盼。
在河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五年百亿”工程必将树起新的丰碑。
让我们期待5年后的景象,河南医疗卫生机构必将凤凰涅槃,成就民生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