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滑县人民医院,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漂亮的门诊楼和崭新的10层综合病房楼。在医院的一线科室里,螺旋CT、X光机、彩超机、数字化放射成像系统……一台台现代化诊疗设备显示出了一个县级医院的雄厚实力。
滑县人民医院共投资1.5亿元,占地1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床位650张,于2008年8月顺利完成了迁建,为滑县城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滑县紧紧抓住国家卫生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大好机遇,从改善就医环境着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是该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得意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滑县妇幼保健院。保健院旧址只有2000余平方米。由于基础条件差、硬件设施不足、设备落后,保健院虽然技术力量还算不错,但是和同级同类医院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滑县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008年,滑县下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为此,该县派出有关人员先后考察了省内、国内几家比较先进的妇幼保健院。他们认为上海市的妇幼保健院在建设、技术和管理上都是一流的,使上海市保持着1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的记录;郏县妇幼保健院在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和内部管理方面,都堪称省内一流。
有了榜样和标准,工作就有了方向。考虑到滑县人口多、妇幼保健需求大以及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滑县妇幼保健院决定将自身打造成河南最好的县级妇幼保健院,并出台了迁建方案:新的滑县妇幼保健院总投资达4500万元,占地2.3万平方米,床位增加到250张……
滑县妇幼保健院的发展,是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集中体现。在几年之间,滑县中医院、滑县中心医院、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也一样全都旧貌换新颜。
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8年前,滑县的乡镇卫生院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呈现出“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三分之一处于半倒闭状态,三分之一经营困难,三分之一勉强维持。
近几年,新农合政策的影响和国家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加大,使滑县的乡镇卫生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以来,滑县先后投资3500万元对2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全面改造,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3.5万平方米,改建1.5万平方米,增添设备1000余台件,使患者就医环境大大改观,住院条件大大改善。
如今,滑县的22家乡镇卫生院都有了新的门诊楼或病房楼,有的还同时盖起了门诊楼和病房楼,其中5家卫生院用上了中央空调。
2009年,全安阳市的乡镇卫生院总收入2.7个亿,其中滑县的22家乡镇卫生院总收入就占9000余万元,占总收入的1/3,每所乡镇卫生院平均年总收入达到400万元。滑县大寨中心卫生院的规模相当于二级医院的水平,当前平均每日住院人数达到150人。
面貌在改变,管理在加强,滑县的乡镇卫生院可谓是今昔两重天。
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方面,从一开始滑县就要求,凡是标准化村卫生室必须新建,不降低标准,达标一所验收一所,从而达到了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管理“四个统一”。
如今的滑县,村卫生室实现了基础设施标准化、诊疗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统一化,技术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个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已经成为滑县农村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服务体系正日益健全
“过去有病住不起院,在家拖着、扛着,如今有病不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而且住院费还能报销。这要在以前我连做梦也不敢想。”参合农民张老汉向滑县卫生局工作人员道出自己的心声。
看得起病、能看好病,一直是城乡居民的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滑县始终把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他们科学实施卫生区域规划,整合全县卫生资源,目前该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以私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现在,滑县共有22所乡(镇)卫生院、3家县直医院、7家民营医院和1820个村卫生室(诊所),确保了群众在15分钟内即可到达最近的卫生服务机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目前,滑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拥有病床2000余张,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1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亿余元,2008年全县医疗业务收入达2亿元。
谈及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县卫生局长王朝义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波折,但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卫生工作的支持,给了他们很大动力。
“卫生事业关系到全县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做好,不能有丝毫懈怠。”王朝义表示,将继续牢固树立改革与创新的观念,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得滑县卫生事业的丰硕成果,奏出富有时代感的惠民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