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10批医疗队 李成忠 从1974年的第一批到1998年我们第10批医疗队,我国援助埃塞俄比亚已经25年了。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医疗队都是在距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较远的季马、德比拉比汉、纳兹雷特等地方工作。尽管医疗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影响相对较小。为了使医疗队能更好地为中国外交政策服务,扩大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政治影响,卫生部要求我们第10批医疗队尽可能做好外交工作。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部落的联邦制国家,各省卫生厅长有很大的自主权。按1998年两国协议,医疗队15名队员应在奥罗姆首府纳兹雷特市的阿达玛医院工作。奥罗姆省从中国医疗队的援助工作中获得很多益处,特别是在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发生边界冲突后,阿达玛医院的埃塞俄比亚医生都轮流到前线工作,医院的大部分日常医疗工作均由我们医疗队担任。由此可见,再请埃塞俄比亚官员同意医疗队抽出部分队员到首都建立新的医疗点是异常困难的。 为了完成祖国赋予我们的重托,李成忠队长和翻译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学做外交官,与埃方有关卫生官员协商谈判建立首都医疗点的问题。我们先后同埃塞俄比亚经合部长Mulatto(本拉图)、卫生部长Johannes(约翰内斯)、奥罗姆省卫生厅长Husen(胡森)、奥罗姆省东绍法区卫生局长Jema(吉马)等人进行多次谈判。在这期间,卫生厅长胡森到东绍法区检查工作,途中遇到车祸,他的右臂尺骨骨折。我们医疗队热情地接待了他,并派出自己的车辆护送他返回首都。这个意外事件促使他改变了对建立首都医疗点的态度。同时,在中国大使馆蒋正云大使等人的多方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同意我们派出口腔科、耳鼻喉科两名医生到首都的圣保罗医院和亚的斯大学牙科中心工作。 这是多年来中国援埃医疗队第一次正式建立首都医疗点。两名队员凭着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不但使新医疗点在首都站稳了脚,而且为下批医疗队扩大首都医疗点打下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