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低职高聘让卫生院尝到甜头 |
|
谢富瑞 “在我放弃考职称的时候,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考核制度,让我看到了希望,体现了自身价值。”近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林其昌接受采访时,笑得十分欣慰。 据介绍,为了留住人才,调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技术带头人,去年,新会区卫生系统大胆创新,实施低职高聘考核制度,初见成效。 有些条件很难达到 “你肚子还痛吗?再多住一天便可以出院了。”在罗坑镇中心卫生院,林其昌正在病房认真为患者陈军国检查。陈军国笑着拉开衣服让医生检查:“幸好遇到了林医生,花一点点钱便治好了病。” “从2001年开始,林其昌先后引进了人工髋关节等10多项重大技术,他也是群众信任的好医生,但在实行低职高聘考核制度之前,他烦闷得很,也放弃了考副高级职称。”罗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梁俭宁说。 在乡镇卫生院,考取副高级职称难的不仅林其昌一人,在新会大鳌镇卫生院工作的李贵田,也曾有过这样的苦恼。 今年43岁的李贵田,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外省一家县级人民医院从事外科工作,1995年晋升为外科主治医师。2001年,他调到新会区大鳌镇卫生院工作。“从2001年起,我便准备考取副高级职称,英语过关了,电脑也过关了,但就卡在市级科研立项这一关。”李贵田说。 “市级科研立项分配的任务根本到达不了乡镇卫生院,如果真的要一关一关过,李贵田的副高级职称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大鳌镇卫生院院长肖日央说。 价值留人更重要 考取职称难,科研立项难,卫生院设备条件差等,不利于个人业务水平提高和事业发展的因素,让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宁愿在市区卫生院做临时工,也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做骨干。”去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的本科生梁权对记者说。 “我们乡镇卫生院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本科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只要考取了执业资格证,便纷纷‘找路数’,每年都走2个左右。”肖日央说。 “目前有些乡镇医院提高了收入待遇,甚至可能比大医院的还多,为什么还要走?”记者问道。 “可能知识分子就注重荣誉。在卫生系统,到了一定的年龄,考取不了副高级职称等,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认为你‘没料’。”吴医生摇了摇头,无奈地说:“虽然医院开出的条件很好,但我还是在考取了执业资格证后便走了。” 考核条件更为患者着想 新会区人事局和区卫生局领导经过调研和听取乡镇卫生院职工的意见,去年,新会区卫生系统决定在新会区11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考核制度。 通过深入调研,去年,新会区卫生系统出台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考核制度方案,不要求过英语、电脑和市级科研立项关,强调医德医风和能引进3项新技术。“这些要求是实实在在为患者着想的。按照新方案,去年被聘的19名技术人员,引进了54项新技术。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服务当地。”杨起鹏说。 低职高聘带来群众信任 去年,大鳌镇一名患者吴协雷患硬膜外血肿,到某市级医院治疗。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吴协雷选择回家“等死”。后来,在李贵田的治疗下,10多天后,吴协雷竟奇迹康复,健康出院了。 “其实我们不少医生的技术并不比大医院的医生差,但因为职称等原因,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实行低职高聘后,群众更加信任医生的技术。”肖日央看到业务量提升,对低职高聘考核制度十分称赞,“只要医院的技术人员达到条件,我们都会积极推荐。” “前几天,有2名本科毕业生前来应聘,了解了低职高聘考核制度后,有意到医院工作。”低职高聘考核制度的创新逐渐让乡镇卫生院尝到了甜头,梁俭宁对今后医院留住人才的问题感到轻松了很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