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闫安平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新生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时可引起脑损伤。黄疸的医学名称叫胆红素,主要因为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引发的新生儿皮肤发黄症状。 新生儿的红细胞寿命短,造成血液中大量生成黄疸。产生黄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宝宝是个早产儿;二、母子血型不合;三、宝宝患上感染性疾病;四、宝宝在妈妈体内有过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五、宝宝合并有低血糖、低蛋白血症、酸中毒;六、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过于黏稠。 多数情况下黄疸并不真正伤害新生儿。如果在出生2~3天的宝宝面部出现,并且持续7~10天就消退,家长不必过于警惕。如果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家长就需要高度警惕了:一、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二、除面部之外,还出现在胸腹部甚至四肢;三、宝宝出黄疸呈现出一种暗黄色;四、黄疸迟迟不消退,超过2~4周,或者退去后又重新出现。 黄疸的破坏力很大,会伤及宝宝的大脑,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黄疸能否进入到脑内取决于它在血液中量的多少,以及血脑屏障功能状况。如果宝宝是早产儿,合并有其他疾病时,血脑屏障就会开放,黄疸就可以乘虚而入了,可造成新生儿精神不好,长时间睡不醒,吃奶无力,呕吐,如果进一步发展会引起宝宝哭声高尖、双眼凝视或上翻、两手握拳,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身亡。即使逃过一劫,往往遗留严重后遗症,如智力落后、眼球活动受限、听力减退等。 虽然黄疸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但是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降低风险:一、产前预防 做好产前检查,预防早产和难产。治疗准妈妈的感染,对有溶血病史者,要检测准妈妈的血清抗体滴定度;二、产后预防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不宜用具有氧化性的药物,如维生素K3、新青霉素Ⅱ、磺胺类药物等。小宝宝出生时的合并症要及时纠正,因为低氧血症、低血糖、酸中毒、感染等可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光照: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处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二是注射白蛋白:如果宝宝的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可以静脉输注白蛋白。白蛋白能够把黄疸“捆绑”起来,不让它轻易进入到宝宝的脑内。 三是换血:如果宝宝的黄疸是由于重症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引起的,宝宝通常有严重的贫血、心力衰竭等症状,采用换血则是最迅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用正常人的血液来置换出宝宝血液中的黄疸。这项技术已经开展了多年,成效显著。
相关链接 闫安平简介 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学科和技术带头人,曾被评为医院十佳医生、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医德标兵,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儿科系。他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研修一年,发表国家级论文19篇,获市科技成果奖1项;能熟练进行新生儿各种急危症的处理,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术、机械通气、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经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术等;能够治疗各种类型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肺出血、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等疑难病症,成功率位居河南省前列。他开展的早产儿规范化管理,可治疗超低出生体重儿,曾救治成功2例胎龄27周、出生体重仅870克的早产儿,达国家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