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使,没有性别 |
|
本报记者 李 季 “白衣天使”,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美丽的女性形象。男护士这个称呼,对于许多人还很陌生,或许很不习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护士这个职业似乎就是女性的工作。在“5·12”国际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走近男护士,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心声。 冯立恒,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应室的护士,于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护士这个职业。记者见他是个不善言辞的男孩子。或许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兢兢业业地做着这么细致的工作。 冯立恒是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当时报这个专业时,他完全是出于就业的考虑。3年的专业学习,让他开始渐渐地了解这个职业。毕业后,几番辗转,他就到了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供应室,成了标准的男护士。工作后,冯立恒也渐渐发现男人在护士这个岗位上的优势:“力气比较大嘛,尤其是在供应室,搬运器械很累的。”记者每问一个问题,冯立恒总是那么简简单单地回答两句。在他眼里,这个职业很普通,普通到只能用“还好”、“还行”这样的词来形容。“也干了这么久了,患者和家属应该也挺感激你的吧?”记者问。“没有这种情况,因为供应室里只有医护人员。”冯立恒腼腆地回答。“你这么辛苦,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心里有落差吗?”“没有,我没想过!”冯立恒说话的声音不大,但是他能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并且毫无怨言。 何勇,开封市急救中心的男护士。当他考上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时候,他的父母乐呵呵地说:“考上就好。”但几个同学却瞪大了眼睛:男的,当护士? 何勇当时上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家中的90余岁的姥爷身体不好,他想自己学成了,就可以照顾姥爷了。 2009年,何勇毕业后来到了开封市急救中心,成为随车护士。“急诊重症患者的搬运,对女护士来说肯定是重活。”何勇说。不难理解,在急救中心的工作中,很多女护士对他“青睐有加”。 “虽然受到某些歧视和非议,但在实际工作中,男护士在生理、心理方面往往更有优势,如体力、耐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这些使得男护士更能胜任现场抢救、重症护理、仪器操作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性别的关系使得一些涉及男性隐私的患者更加乐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同时,这也体现现代护理理念的更新——从对患者生理的关注逐渐深入到对心理的关注,这里面就包含性别优势。”何勇说着自己的感受,但是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接着何勇举例说明,“有一次出车到患者家中,我一下车,患者家属就围着我问长问短,与我同去的医生是女的,但是没有一个家属注意她为患者进行的治疗,但是当我抬起担架的时候,一个家属看见我的胸卡上印有‘护士’的字样,便破口大骂,还说我忽悠他们了。”何勇讲述这些的时候是笑着的,但是笑得很苦。 “我现在最想得到的是一顶护士帽。”何勇说,“我要是能有体现阳刚之气的护士帽该多好啊,不像现在,好多患者把我当成医生。” 针对护士节,何勇说:“护士整体地位提高了,只要社会更加关注男护士这个群体,我想愿意当男护士的人也会多起来吧。” 据了解,在国外,男护士早已不新鲜,而且在护士人数中占了不低的比例,如2000年的美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为5.4%;2002年英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为10.21%。这些数据说明了男护士这一职业的潜力。随着人们对男护士的认可以及护士的地位和薪金提高,男护士也将“身价日增”,医患双方正在不断接受和看好男护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