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岸边的播火人 |
|
濮阳县城关镇卫生院院长李文峰 黄河岸边的播火人 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董 峰 黄河,以她的雄浑奔放,孕育着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滚滚浊浪,亘古不变地流向大海;滔滔黄水,一无保留地滋养中原。在河南这块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中原儿女尽情吮吸着母亲河独有的黄色乳汁,承担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抒写着辉煌的乐章,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 李文峰,一位坚守黄河岸边30余年,扎根基层卫生战线的河南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黄河儿女的优秀代表,他用如火的热情为一方百姓播种着健康和希望! 1980年,李文峰怀着火一样的热情走出校门,服务于乡镇卫生院。30年来,他把病人做亲人,把许多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在李文峰担任卫生院院长的20年里,他坚持与时俱进,在不脱离临床,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盘活了多家基层卫生机构。他像一个开疆扩土的将军,缴获了如山似的宝藏,却没有贪图享乐,仍然一如既往地服务于基层。 上篇 年少不畏艰难多 勇下基层谋发展 1988年,年富力强的李文峰来到地势偏远、濒临黄河古河道的徐镇卫生院,服务在救死扶伤的临床第一线;次年,业务娴熟的他出任徐镇卫生院副院长,主持全院工作。当时的徐镇卫生院,人才缺乏、设备落后、房屋破旧、管理混乱、医疗纠纷不断,全年业务收入仅十五六万元,医院发展步履缓慢。怎么办?面对发展的窘境,经过细致地考察,充分地研究讨论后,李文峰决心振臂阔斧搞改革,劈开了徐镇卫生院高歌猛进的新天地! 礼贤下士聘专家 埋头苦干促发展 面对卫生院人员匮乏的情况,李文峰大胆聘请徐世杰、董同仁、王相海等几名退休专家,老专家们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们给青年医务人员传授了技术,使卫生院在广大患者中提高了威信,为设备落后、人才馈乏的卫生院增添了新的动力。而在聘请老专家过程中,李文峰首先当好勤务员,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尽可能弥补农村生活条件差的缺陷;在工作上,李文峰是老专家们的先锋官和后勤部,器械设备匮乏,李文峰通过土法自制、借用等方式,努力为专家们解决难题;在技术推广方面,李文峰和同志们一起向专家们请教,几年间专家们为卫生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而李文峰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成了各科都熟悉的多面管理人员。 调整分配方案 提高职工干劲 李文峰上任伊时,徐镇卫生院基本是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调动不起职工的积极性。收入上不去,医院发展就没有后劲,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将每个科室的劳动强度、工作量、收入情况、科技含量加以分析,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入手,将德、能两者作为一年一度的综合指标考核,将每位职工的出勤率与工作业绩作为考核标准和奖勤罚懒的手段,大大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卫生院的发展又一次提速。 注重素质培养 建立人才梯队 在引进专家型人才的同时,李文峰还将中青年骨干培养提上了日程,卫生院不定期到大专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对原有的临床卫技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建立了梯队,培训连年不断;每月都组织院内有关科室医务人员举办医学讲座,有针对性的提高技能。经过两年努力,在人才和技术上为卫生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使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技术上永远保持领先地位。 建章立制 以理服人 李文峰十分注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他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用以促进卫生院工作的正常开展。他经过多年实践,制定了一套素质管理的新方法,既注重卫生院自查发现存在问题,又注重患者及家属在院治疗时对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德医风、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评价,优者奖、劣者罚,对卫生院有贡献的医疗骨干实行奖励,对玩忽职守的个别人员加重处罚,增强了医务人员头脑中循规守旧意识,遏制了工作中的懒惰情绪,使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发生得到了有效遏制,卫生院发展速度又一次提速。 克服困难 自谋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李文峰深刻认识到,光靠几个医生几副听诊器、几件简陋的病房,是留不住患者的,卫生院要有发展眼光和超前意识。想发展还要靠自己,在基本建设方面,他带领职工拆除了旧病房,回收建材节约资金达10余万元;先后改建了门诊楼、病房楼,改造了办公楼与放射科,购置了CT、彩超、X光机、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胃镜等先进设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徐镇卫生院在全院的收费、药库、药房等实行了电脑化管理,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保障,促进了卫生院的发展。 发展中健全科室 提高中增强素质 20世纪90年代初的徐镇卫生院,仅有内科和妇产科,科室不健全使卫生院发展受到制约。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建立完善了外科、产科、儿科、骨科、眼耳鼻口腔科,使卫生院得到了全面发展。科室建立后,如何巩固发展,使科室能开展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让更多的大病患者减少外出转院,成为摆在卫生院领导人面前的又一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李文峰集思广议,协同作战,在全院范围内大会诊、大协作,一有危重疑难患者,各科室需及时汇报业务院长,业务院长将组织各科会诊,协助抢救。依靠全院的大协作,治好了一个又一个危急重患者,提高了各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使每个科室都得到了提高和壮大,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 怎么用人?如何管理好卫生院?多年来的领导经验使李文峰明白,靠制度压不行,靠罚款罚更不行。能不能防患于未然提前发现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提前处理呢?从哪里能提早发现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李文峰进行了认真地思考与探索,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从病人和医务人员两方面同时入手,发现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他制定了考评细则和表格,管理人员定期深入科室对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测评,每月进行综合,奖优罚懒。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使医务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1999年底验收文明单位时,在没进行任何事前准备的情况下,考核人员亲临徐镇卫生院门诊病房问卷,患者满意度为100%。据此经验李文峰还写出了《加强素质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论文。 1989~2002年的14年里,徐镇卫生院由一个员工情绪极不稳定,医疗设备匮乏,房屋破旧不堪,年收入十几万元的落后卫生院,建设成了濮阳市第一、豫北著名、省内有影响力的先进卫生院。 下篇 新的起点新征程 改革路上续发展 2002年起,李文峰先后被调到濮阳县中医院和濮阳县城关镇卫生院工作,哪里困难他就被派往哪里,他总能披坚执锐、横刀立马、驰骋疆场。5年奋战,李文峰将濮阳县城关镇卫生院推上了豫北数一数二的代表性卫生院位置。 刚开始的半年,他带领全体班子成员,深入科室开展调研,听取职工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启城关镇卫生院的二次发展历程。 建章立制规范化 分配制度理性化 经过调研,李文峰发现,单位没有一套切合本院实际的规章制度,职工做事就无规可循、无法可依。一个有着200多人的单位,一定要完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公平、有序、有效管理,以促进卫生院工作的发展。根据城关卫生院的实际情况,领导班子为卫生院建立了一系列切合本院实际的规章制度,指导医院的发展,防止差错的发生。 卫生院打破原来上封顶下保底的分配制度,以德、能两项指标一年一议,将档案工资总数的50%作为德能方面的基础工资;另外50%根据个人的出勤情况,医疗文件书写,患者满意度,门诊、住院病人数,诊断准确率、治愈率等指标,作为浮动工资,是奖勤罚懒的依据。此项工资制度的实施,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医院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建立健全一般科室 做大做强特色科室 作为一个现代化综合型卫生院,科室不全将严重制约发展。新班子组成后的第一任务就是组建产科病房,在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后,城关镇卫生院产科病房挂牌成立,产科建立5年来,在科主任高娟的带领下,历尽艰辛,稳步发展,日趋完善。 原来的城关镇卫生院,骨外科合为一体,管理混乱,发展无后劲。李文峰和院领导班子一道,及时将骨科、外科分为2个科室,病区分开,这样使医生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诊治本专业疾病的技能也随之提高,住院病人明显增加,推动了两个科室的发展。 设立耳鼻喉眼科病房。在发展主流科室的同时,李文峰也注意发展耳鼻喉、眼科相关科室。卫生院聘请李金海医生来院工作,充实眼科技术力量,选派徐强军医生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耳鼻喉科,为眼科购置眼科手术显微镜,显微眼科手术器械;为耳鼻喉科购置耳鼻喉科内窥镜,听力测试仪等设备,设立外二科综合护士站,开设五官科病房。建院40载,城关镇卫生院首次有了自己的五官科病房。 建立儿科。卫生院一直没建立儿科病区,原有儿科医生中途转行改看别专业疾病,儿科患者轻症在门诊注射室打针,临时输液,稍微重一些的患者转诊市里大医院,严重制约儿科的发展。李文峰先后派出4名医生、4名护士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濮阳市医院进修儿科临床医疗和护理,为儿科病区购置了婴儿蓝光培养箱,经皮黄疸测试仪,电子输液泵,呼吸机,心电图机等一整套设备器材,为儿科的发展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加强急诊科。李文峰在综合科基础上加强了急诊转运建设,为急救队更新了2部救护车,配置了氧气瓶,急救药品,心电图机,急救呼吸机等设备和药品,增加了接送产妇的专用车辆,组成以内外科医生为主,其他各科为辅的急诊队伍;加强护理力量,增添心电图机、电动洗胃机、呼吸机、床边监护仪、除颤监护仪等一批抢救设备,建立了急诊抢救室,使卫生院的急诊抢救水平和医院其余科室均衡发展。 购置主流设备 更新常规设备 城关镇卫生院原有医疗设备已逐渐老化,维修费用高,诊断质量有所下降,与医疗需求和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不相适应。李文峰和班子成员在手无存款的情况下,本着节约的原则,5年内基本完成了医院主流设备的购置和常规设备的更新。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8台床边多功能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婴儿蓝光暖箱等一批急需设备,满足了临床诊治病人的需要。 建设人才队伍 储备发展后劲 以前的城关镇卫生院,存在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现象,卫生院医生90%以上都到上级大医院进修深造过,而护士、医技科室等人员派出进修的较少,与医生队伍的发展现状极不相称。李文峰和他的班子成员一起制订了进修计划,有计划的分期分批将护理、急救队医生、CT、核磁共振、理疗、心电、B超、检验等科室的医务人员派出去进修学习。5年来卫生院共派出106名医务人员外出进修,他们提高了技术水平,学来了新经验,也促进了卫生院工作的健康发展。 卫生院5年来先后招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5名,充实到各个科室,又从乡镇调来了10余名毕业5年以上和有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来院工作。使全院的医务人员队伍达到了有学历、有职称,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保证了医院发展的后劲。 送医下乡惠农民 照顾职工如家人 卫生院常年派医疗队下乡义诊,宣传防病治病常识,送医送药下乡;在电视台举办专题宣传防病科普知识;聘请梨园春艺术团举办专场文艺晚会,宣传新农合与医院形象;出资印刷反邪教宣传品,宣传反邪教常识,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了卫生院,树立了医院品牌。 瞄准市场抢先一步。李文峰勇于实践善于思考,2009年底,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濮阳县没有一台血液透析机,全县血液透析病人都要到市里大医院去,费用高、费时间,他们多方请教、细致设计,1个能容纳12台透析机的高标准血液透析室上马了。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病人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卫生院病房不足成了当务之急,特别是原有的2号病房楼房屋破旧进行多次改造都不能满足医疗需求,基本已成危房。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到南阳、北京等地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引进北京某大公司技术,将新建成的3层病房楼加建成10层病房楼,建筑面积达12000平米,配备电梯、中央空调,彻底改变卫生院的病房面貌,为患者打造一个良好的治病养病环境。 李文峰和医院领导班子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2007年卫生院西家属院吃水遇到困难,卫生院出钱为职工打机井,安装水泵和无塔供水设备,保障了职工的生活用水。卫生院为全院职工交了养老、医保、工伤、失业、计划生育等五大保险金,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从2006年起为所有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赞助500元路费,后来改为1000元,李文峰常说要支持为国家培养人才。 百折不挠不言苦 勇往直前再创新 李文峰在20年的院长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考验,但这些磨练了他的意志。5年过去了,城关卫生院在以李文峰为首的院班子领导下,改革创新,职工积极性明显提高,科室得以健全,人才队伍得以壮大,职工工资有所提高,业务收入连年提高;卫生院购置了核磁共振、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更新了CT、电子胃镜等设备,新建了一座3000平米病房大楼,城关卫生院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群众面前。 蓦然回首,李文锋自1988年走上领导岗位以来,用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善于思考的大脑,领先的超前意识,严密的管理措施,坚持卫生院领导工作20余年,搞活、壮大了3个卫生院,培养了一大批医疗骨干。他用胸中的一团火点亮了卫生院,温暖了千万患者,是一位可敬可佩、可歌可树的优秀卫生管理人员,是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2009年,他荣获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长光荣称号,现在的他正带领卫生院一班人和全体职工,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高昂的干劲,描绘濮阳县城关镇卫生院更加美丽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