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叶县及周围的县市,张国平是名符其实的名人,只要提起张国平这个名字,老百姓就知道叶县县医院里有个擅长治“怪病”的医生。 张国平这个名字后面,有一连串的头衔和荣誉:叶县人民医院小针刀穿线门诊主任,河南省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叶县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医院先进工作者,叶县“首届医德高尚,扶危济困十好”之一,平顶山市二等、三等科研成果奖获得者,国际“平衡杯”、国内“华佗杯”金奖及国际中医学论坛大会“金牌”三等奖获得者。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1991年以前他曾经是一名村医。 为“自救”村医成名 青年时代的张国平,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经受的痛苦让他下定了决心,要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方法。 他通过自学和向他人请教,掌握了针灸学理论和技术,并结合穿线治愈了自己的疾病。在随后的摸索和实践中,他发明了用埋线治疗类风湿病的技术。再后来,他发现,除类风湿及颈肩腰腿痛外,埋线疗法在消化、呼吸、循环、生殖、泌尿、妇科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了很好效果。 近40年的临床经验,让张国平对治疗类风湿病、晚期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疑难杂症等,有了独到见解。渐渐地,他的名字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05年,张国平参与的“特色埋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针刀加埋线治疗关节积水”分获平顶山市二等、三等科研成果奖。他发表国际、国内针刀穿线学术论文10余篇,荣获国际“平衡杯”、国内“华佗杯”金奖及国际中医学论坛大会“金牌”三等奖。 后来,他多次应邀到省、市讲学,推广穿线疗法。
治“怪病”奉献爱心 平顶山市居民小丽(化名)今年37岁,因为小时候患小儿麻痹证留下了后遗症。2004年6月份,她的右腿又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红肿,且疼痛难忍。经长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2005年8月,小丽慕名找到了张国平。在叶县人民医院,经颈肩腰腿疼科医师张国平采用“小针刀埋线”治疗,疼痛有所减轻。经过3次“小针刀埋线”治疗后,小丽的病情出现奇迹般的好转。在治疗过程中,张国平得知小丽家庭非常贫困,遂向医院领导建议,免去了小丽的一切治疗费用。 鲁山县一名46岁的女病人,10年来一直有气无力,身体僵硬,双脚抽筋,而且常常大哭。更奇怪的是,她晚上睡觉一醒身上就出汗,尤其是腿部,发汗时就像刚从水中捞出一样。病人辗转省、市多家医院求医,但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医疗费花去数万元,也没有得到确诊。 初次接诊,张国平对病人实施了水针刀微创三针法和心理疏导治疗,第二天患者的出汗症状即消失。后来,张国平又对其实施了督脉夹脊埋线技术,并采取针刀、头针、平衡针灸与埋线相结合疗法对其实施治疗。4次治疗后,病人病情大有好转,如今已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多年来,张国平治愈的“怪病”患者有上万人。对于一些贫困患者,他都无私地给予了减免费用等力所能及的帮助。
传“绝技”毫无保留 时间长了,慕名来找张国平看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去年6月,他在叶县人民医院的诊室由两间扩大为8间。 有的患者和朋友向他建议:凭你一己之力,一辈子能看多少病人?你的“绝技”可不能失传了啊!你能不能收一些徒弟? 2008年9月,58岁的张国平做出一个决定:免费向任何村医传授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消息传出,来自叶县、郏县、鲁山县等地的村医慕名前来学习。两年来多来,张国平共带了了26名徒弟,将自己的技艺无偿地传授给了他们。 张国平说:“年纪大了,已经不再想着怎么去挣钱了,我只想无偿地把技术推广,好让更多的病人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