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应截断奶粉“医疗营销”暗道 |
|
本报记者 李季 1月15日,记者接到开封市一位怀孕不久的女士的电话。该女士称她在开封市某专科医院产科门诊,受推销人员鼓动,冲动之下买了几桶贝因美奶粉,但是事后想想觉得不对劲。她想咨询记者,这家专科医院的做法是否违规,医院内是否可以销售母乳代替品。 1月15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这家医院的产科门诊,在狭长的候诊过道的一头摆设着一个贝因美奶粉的推销柜台,整个柜台彩绘着该品牌奶粉的宣传广告,柜台上还摆放着4桶奶粉,一名推销人员在柜台后坐着。当记者询问如何购买奶粉时,该推销人员警惕地回答记者:“我们只提供品尝,不销售。”然而据在这里多次就诊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奶粉不但销售,而且还不止这一个品牌,另外一个品牌只不过下午没有摆出。 记者随后又到该市其他几家妇幼保健机构和妇产专科医院进行暗访,均发现有此类行为。 早在2005年8月21日,卫生部曾下达了一项“铁令”,禁止母乳代用品在各医疗机构的“暗中”代销行为。这道“铁令”出台的背景是:在少数医疗保健机构中,一些妇产科的医务人员利用工作或职务便利,帮助母乳代用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推销产品,并从中获利。 同时母乳喂养十条措施第8条明确规定要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乳品销售守则》,禁止医院职工为奶粉公司做广告及出售奶粉,不接受任何公司馈赠的代乳品,不得以任何借口喂代乳品和饮料。 采访中,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销售渠道被业内人士称作“营销暗道”,奶粉企业通过这条营销暗道,利用妇产科医生向消费者进行最为“有效”的推销,在默契的配合下,院企双方均获利颇丰。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奶粉厂商的销售方式特别“精确”,一些社区卫生站、妇幼保健院、街道办事处都成为奶粉销售渠道的一部分,很多推销人员通过发放样品、礼品卡片等方式来获得客户的资料,再以营养咨询的方式把销售渗透到家庭里,直接针对目标进行“有效攻击”。 记者认识的一位奶粉营销代表认为这种营销方式破坏了市场秩序,恶化了市场竞争,同时也违背了道德原则。 尽管目前卫生部门正在从多方面清查医疗机构代销奶粉的违规行为,一方面坚决禁止和遏制厂商利用各种手段在医院开展推销活动;另一方面,禁止医务人员通过医疗服务为生产、经营企业推销产品并从中获利,或者将产品提供给孕妇和婴儿母亲。但医疗营销的暗道到底会不会就此被堵上,让我们拭目以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