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护理为安全护航 |
|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许文军 患者到医院看病,医疗安全是最直接、最重要的选择标准之一。作为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病人安危体戚相关,提高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护理专家剖析隐患表现 那么,当前护理工作中都有哪些潜在安全隐患?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袁景茹对此进行了分析。 袁景茹说,首先是由于对医院工作制度以及专科护理规程不熟悉,导致在基础护理中出现各种差错事故。第二是人员不足,难以满足病人需要。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第三,一方面,临床一线护士年资低,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沟通技巧能力差,面对复杂病情或问题纠纷无法应对;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袁景茹进一步剖析说,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夜间护士值班多是一人,既要完成各项护理治疗,还要书写各类文书,并定期巡视病房;突发情况下参加病人抢救时,就无法对其他病人进行正常监护,容易产生护理隐患。再加上实习护生多,不少患者投诉实习生操作不熟练给他们带来痛苦。 该院普外四科护士长邢桃红说,患者自身行为因素引发的安全隐患也会引发护理隐患。她说,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也会产生护理隐患。还有患者的违医行为、对治疗不完全了解、意外事件(如上卫生间跌倒、坠床、婴儿被盗、贵重物品失窃、窒息、烫伤、压疮、被骗,外出检查或转送途中发生意外)等,也常常是导致护理隐患发生的温床。 掌握应对之策 减少医患纠纷 “防范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十分重要。”该院护理部主任王朝娟说,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增强防范安全医患的预见性。各科要定期对现存的及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自查,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医院要定期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并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罚。 落实三查七对制及每日交接班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能有效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王朝娟说,三查七对等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增强工作的责任心,能最大限度减少工作的失误。 规范服务言行,提高服务水平。学会善待病人,对病人说话语气亲切,操作出现失误,要真诚表达歉意;要学会察颜观色,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处处关心病人,达到既安全又能满足病人需求的目的。加强业务培训,重视专业理论,对各种医疗设备及操作规程全面掌握。 加强安全教育,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对危重病人、特殊病人,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严格规范带教,避免护理差错。邢桃红护士长说,选择优秀护士带教,规范带教老师和学生行为,带教老师对新入科的实习生要言传身教,对护生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加强科室管理,确保患者人身安全。要及时把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告诉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本人及家属的防范意识。邢桃红说,她们科室使用的溶栓药物多,潜在风险大。患者使用后,有出血和肺栓塞的危险。因此,科室建立了特殊药物说明粘贴本,并针对血管病人设计了温馨提示卡,以提醒患者。上面写道:请勿揉搓患肢,禁止下床活动。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让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