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警惕“披着羊皮的狼” |
|
——假义诊在农村死灰复燃 本报记者 吴玉玺 王 平 打着义诊的幌子,干着卖药敛财的违法勾当,群众称这些假义诊者为“披着羊皮的狼”,对其恨之入骨。但是有些时候,群众又往往被这些“狼”所蒙骗,一次次被伤害。 年关临近,假义诊在一些偏远农村“死灰复燃”,有关人士提醒农民群众要提高警惕,切莫上当受骗。 年关临近 假义诊伤农民心 1月29日下午,有群众举报称,近两天鲁山县赵村乡有一帮人在搞“义诊”,并借机大量卖药……记者随即驱车前往。 记者赶到赵村乡时,已是傍晚时分,搞“义诊”的人已经撤离。据村民讲,两天之内,接受义诊的群众至少有300人,其中很多人在“专家”的极力推荐下买了药品。 第二天上午,记者再到赵村乡采访,闻讯赶来的群众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义诊”活动的情形。 介志洋今年7岁,因为鼻炎买了“专家”推荐的“马氏鼻渊必通丸”,吃了3次后,出现头晕、腹痛等症状,不敢再吃。小洋洋的母亲拿出“马氏鼻渊必通丸”说:“医生说这药效果很好,吃几盒就好了。”记者查看发现,这种所谓的“效果很好”的药,其许可证号是“豫卫食证字【2007】第××号”。 村民李录文反映,1月29日上午,他被“来义诊的医生”诊断为高血压,当时的测量值是130/110毫米汞柱,遂在“医生”的推荐下,花200多元买了两盒“抗栓胶囊”。不放心的他第二天又去医院检查,分别检查了两次,其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之内,都在120/80毫米汞柱左右。 除了这两种药之外,村民们买得最多的是两种叫做“筋骨消疼丸1号”和“筋骨消疼丸2号”的药品,分别用来治疗颈椎病和风湿病。药瓶标签上有“纯中药制剂能根治疾病”、“本院颈肩腰腿疼中心”字样,但没有任何批号,也没有药品副作用提示,只标注了“遇不良反应立即停用”字样。 另外还有一种没有任何包装更无批号的膏药,被称为“可以治疗腰腿疼”,居然卖到50元一张。 当了解到自己受骗了之后,村民们个个义愤填膺,遂向有关部门报了案。(本报将对此事追踪报道) 学点常识 让假义诊无处藏 据村民王秀兰的家属讲,几名群众分别咨询了当地卫生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得到的答案是,“豫卫食证字【2007】第××号”为食品而不是药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没有任何批号,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地址的“药品”,一律视为假药。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将介入查处此事。 为何这么多群众这么容易上当受骗?为何这样的骗局屡屡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乏医药常识,二是不懂政策法规,三是贪图便宜。 省人民医院的一名专家说,“一种药能治很多种疾病,而且不管是什么病因,不分什么证型,都能治好”,明显是谎言,很容易被识破。 据了解,2006年,河南省开始实行义诊活动备案制度,规定参加义诊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义诊主办方不得借义诊、免费诊断、免费治疗、免费使用等名义,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以及其他商品,违规开展医学检查,进行人体试验等。 村民李录文等人懊悔地说:“都怪俺啥都不懂,要不就不会这么轻易上当受骗了。” 本报记者提醒农民群众,要谨防骗子借义诊之名行骗,遇到假义诊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向本报及时提供新闻线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