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不会“做样子”的国医大师 |
|
□张晓华 工作的关系,有幸得睹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大家风范。 学术上的高度成就,使得李教授在每次的公共活动中成为各类镜头追踪的焦点,然而,李教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镜头外的、鲜被人注意的小片段。 李教授荣获国医大师称号,卫生厅划拨百万元建起了李振华学术研究室。一时,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各类媒体云集,并按各自的需要采集素材。一家电视台需要拍摄一组李振华教授为患者诊病的场面。院方赶忙找来了一位幸运的女患者——平时挂李教授的号,恐怕不会比揽星摘月容易多少。 当与患者相向而坐时,李教授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一丝不苟地为患者望闻问切,浑然忘了一边的摄像机镜头。 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李教授还在仔细地询问患者的情志变化,研究她以往的检查结果。 电视台的记者采够了镜头,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下一组拍摄。他提醒李教授:“我们已经拍好了,您可以让患者走了。接下来拍您给弟子们授业指导的镜头,您只需要做做样子,对着弟子们随便说话就行了,说什么都无所谓。” 李教授一脸茫然地望着那位记者,全然不明白他的意思。 他的大弟子郭淑云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老师就不知道啥是做样子,让他给这位患者看完病吧。” 于是,李教授又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完成了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又要来处方笺,给患者开了方子。 及至拍下组镜头时,李教授思忖了片刻,开始语重心长地给他的几名弟子讲授治学之道、为医之道。那些至简又至深的道理,让一旁的我都听得如沐春风,忘了做采访记录。 这时,电视台的记者又很不适时地打断了李教授的谈话:“李教授,我们的镜头够了,咱们去病房再拍一组吧。” 李教授正谈到国学的日趋式微,提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显得忧心忡忡。他坚持陈述完了自己的观点后,才意犹未尽地起身。 喧嚣中,这位不会“做样子”的大师,让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