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临床荟萃
   第4版:悬壶百味
 
第1版:要闻
 下一版  
相继建立两个院士级专家工作站 河南肿瘤专家科技服务成效显著
去年补偿参合费近七十亿基本药物配送招标出结果
四大慈善项目与健康相关
“阳光天使”再博掌声
护理合作瞄准一流
历久弥坚的友谊桥梁
1
11 1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历久弥坚的友谊桥梁
  ——河南省卫生厅援外医疗管理工作纪实
    开栏的话:37年的真情援助,结下了深厚的国际友谊,树立了河南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展现了中国和河南的风采。本期开始,本报开辟“友谊桥梁 河南形象”栏目,全方位展示河南援助非洲医疗队的行动足迹,讴歌伟大的援外精神,敬请关注。
    1973年,中原大地的22名优秀儿女,肩负神圣的使命,带着祖国的重托,踏上了遥远而又陌生的非洲大地——埃塞俄比亚。由此,河南拉开了援外医疗工作的序幕。
    37年来,河南省承派的医疗队受到受援国政府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的集体9批,个人单项奖励17项;受到卫生部表彰的先进集体4批,模范队长3人,优秀队员17人,先进管理工作者3人;受到省级表彰的先进集体6个,优秀队长、队员35人,先进管理工作者16人。省卫生厅先后被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全国卫生外事工作、全省外事侨务工作、全省引智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12月5日,河南省卫生厅援外医疗工作管理人员和河南援外医疗队员等6名同志作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一起接受了党和政府的检阅,感受着河南援外医疗工作的辉煌成就。
    37年来,河南共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国家派遣医疗队40批计788名队员,派出时间之长、援外国家之多,在全国并不多见。37年历久弥坚,河南省卫生厅牢记使命,创新进取,架起了中非人民友谊的桥梁,完成了国家赋予的特殊任务!
强力的政策保证
    37年来,省卫生厅有一个“铁定的规矩”——援外工作由一把手亲自抓,坚持做到“一集四定”、“六到场”。“一集四定”即:集体研究,定组队方案、定医疗队领导班子、定队长和点长、定队员人选。“六到场”即:召开组队会议到场动员,集训开班典礼到场讲话,集训期间到场作报告,出国欢送会到场送行,归国总结会到场听取汇报,迎送医疗队到机场、车站。
    同时,河南的援外工作呈现出“自上而下一条线,方方面面一盘棋,管理职能越来越健全,管理队伍越来越壮大”的良好局面。这种管理模式在全国也是先例。2000年,国际合作处正式成为省卫生厅的10个职能处室之一。借此东风,在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厅直单位、省辖市卫生局、医学高校都相继明确了分管援外工作的领导和主管处(科)室。
    为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2003年,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省卫生厅结合河南的工作实际,印发了《河南省援外医疗工作人员管理办法》,2008年又进行了修订印发,明确了队长、队员的选拔条件、选拔程序等;同年,制订了《河南省援外医疗队考核奖惩办法》,对队员的选拔与培训、管理与监督、奖惩与待遇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流的队伍搭配
    李彦伟,三届河南援外医疗队队长,《半月谈》杂志以“纪录10个中国人的非洲故事”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援赞比亚14队队员仵民宪因工作突出,2008年被赞比亚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外国人……
    37年来,河南省卫生厅坚持“外事无小事”,把好“选人关”,确保组队质量,取得了累累硕果。
    广纳贤才,组建一流的团队。每一批医疗队组建时,不仅通过报纸、卫生信息网等媒体发布消息,省卫生厅还召开全省范围内的动员大会,厅领导亲自到会动员,要求各承派单位充分发动、积极推荐,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等程序,参加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的英语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初审结果,按照两国议定书规定的科别和人数以1∶3的比例择优确定考核对象。省市联合考核组到各地各单位逐一进行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外语口语、身体及家庭状况等全面考核。
    公开透明,选拔优秀的队长。选“好队长”是医疗队的关键。省卫生厅一贯坚持挑选具有领导职务经历、政策理论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懂英语、身体好的队长人选,深入各地各单位认真考核、精心挑选,并将考核情况分六个方面——政治素质、领导能力、业务水平、外语基础、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向卫生部、厅党组进行书面汇报。
    阳光作业,挑选合格的队员。只有选“好队员”,才能确保医疗队质量。因此,不论酷暑,还是严冬,省卫生厅都坚持从“三个环节”考核每一位对象:查看档案,了解本人的基本情况;与单位领导、科室负责人以及同事座谈,考核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与本人见面,了解出国动机和家庭情况,面试英语水平,从中选出符合条件的队员人选。
深厚的援外底蕴
    许多队员感慨地说:通过参加援外医疗队,我们深深体会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真正含义。在国外,我们最喜欢与同事聊的内容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强大的话题,最喜欢唱的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最喜欢看的是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事实上,正是通过全方位提高医疗队员的综合能力,河南与受援国之间建立的友谊才越发深厚。
    强化英语培训。河南不仅将培训时间由规定的4个月延长为6个月,还坚持“学以致用、实用为主”的原则,进行“分类训练、分别施教”,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最终使每位队员都能达到用英语进行问诊、查房、正确书写病历等目的。为提高培训质量,河南还从知名高校聘请优秀英语教师甚至外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在培训期间,队员实行封闭式管理。
    加强思想教育。每周安排一次思想教育和国外工作训练课程。省卫生厅国际合作处搜集、整理、编写讲稿,亲自给队员上课,介绍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援助方针,援外医疗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传达医疗队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形势教育、涉外知识和外交礼仪培训等。除此之外,还邀请回国队员介绍国外的工作、生活经验,邀请专家讲授非洲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组织收看维护国家安全教育录像等。
健全的制度构架
    医疗队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赞誉,受援国和我国的主流媒体先后几十次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医疗队的事迹,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构架。
    规章制度完善。从1995年起,省卫生厅与每一位队员及派人单位签订《援外医疗工作合同书》,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量化三方的奖惩指标。队员们精诚团结,克服困难,大胆创新,为受援国人民解除疾苦,填补了一项项技术空白,创造了一个个医学奇迹。
    免除队员之忧。队员们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在简陋的条件下工作,在异国他乡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人生。省卫生厅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科学管理,注重实效”的理念,加强管理,随时掌握医疗队的动向;信息畅通,与队员保持及时沟通,帮助解决困难;落实待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队员晋升、提干、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双节期间厅领导亲自带队,四处奔波慰问队员家属,为其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上海、广东药械供应站为国外医疗队发运必需的生活物资,丰富队员生活。
    做好家属的工作。省卫生厅始终视队员如亲人,竭力解决队员家属的实际困难。援埃塞俄比亚队员沈恒的妻子因患乳腺癌入院手术,省卫生厅立即派人赶赴安阳看望,并协调当地卫生部门安排最好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救治;援赞比亚队员刘晓旭的孩子正在德国留学,不幸查出白血病转回北京治疗,卫生厅又立即派人赶赴北京,送去2万元慰问金,一边安慰在京的孩子安心治病,一边安慰国外的队员安心工作。
    37年的援外工作历程,有耕耘,也有收获。面对新挑战,河南援外医疗工作将在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及卫生厅党组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的外交方针政策,锐意进取,再上新台阶!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