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濮阳市中医院管理评价暨“创三甲”评审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杨珺丽 闫书文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22年的孕育;22年的拼搏;22年栉风沐雨;22年上下求索;22年起病救厄;22年一路凯歌!在这22年里,濮阳市中医院人以一颗对卫生事业的赤诚之心,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濮阳市中医院的发展增辉添彩。 基础篇: 夯实基础 稳固发展 濮阳市中医院始建于1987年;1991年搬入现址;1998年创建成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2004年创建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7年列入市政府三甲医院设置规划;2008年12月,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的15层病房大楼立项动工。 如今,医院占地面积3.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米;资产总额9600万元,固定资产6400万元;职工总数470人,开放床位368张。医院设有骨一科、骨二科、内一科、内二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结石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肛肠科、重症医学科等共12个病区;一、二级门急诊专科、专病门诊共30余个;放射科、检验科、超声科、心电图室、输血科、病理科、手术麻醉科、血液透析室、内镜室、供应室、营养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2009年1~11月份门诊量达32万人次,出院7078人次,手术2779例,业务收入较之前几年均有大幅增长。医院拥有GE核磁、日本岛津CT、数字胃肠机、大型X光机、CR成像系统、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多功能数字减影X光机、碎石机等大中型医疗设备260余台(件)。其中有煎药包装机、中药离子透入肺炎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电控三维功能牵引床、推按运经仪、骨伤治疗仪、中药熏蒸床、肛肠病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20余台(件)。医院现拥有学科带头人1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院长韩文朝2009年荣获第一批“河南名中医”称号。从2002年以来,医院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26项,获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66项,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60项。医院成功开展了断指、断腕、断掌再植、脊椎侧弯矫治、消化道肿瘤根治、椎管内肿瘤切除、高龄病人的全髋置换、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重大面积烧伤、颅脑并胸腹重度多发伤等一批高难技术项目。 医院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中医系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政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自开展管理年活动以来,连续四年获得中医系统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 创建篇: 真抓实干 务实创新 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是濮阳市中医院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也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009年年初,医院领导班子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争创三级甲等中医院的工作思路,并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了各项工作。 坚持正确办院方向 狠抓中医特色管理 多年来,濮阳市中医院正确处理医院发展与中医特色的关系,不断完善中医软硬件建设,中医特色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先,注重中医专科发展,专科建设成效显著。该院重视中医专科发展,从人才培养和设备配置等方面重点扶持。骨伤科作为医院的龙头科室,坚持走中西并重的道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常见骨折脱位,骨科中药硬膏热贴敷化瘀止痛,治疗外伤淤血肿痛,中药制剂“筋骨痛宁胶囊”活血愈骨治疗早期骨折,中医特色影响四方。骨科脊柱专业颈椎前后路手术、显微骨科专业的断指再接和带蒂皮瓣移植术濮阳市处于领先地位;结石科应用金海石合剂口服、推按运经仪和多功能结石治疗机穴位理疗保守治疗泌尿系结石,中医溶石排石优势突出。该科结合现代医学机器碎石、腔镜取石,形成了溶石、排石、碎石、取石的一条龙服务,创出了地区品牌。骨伤科于2007年定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于2008年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儿科、结石科、消化科、肛肠科确定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其次,建立指标考核机制,提高中医药使用率。2009年出台的《加强中医药特色建设实施方案》,详细说明了各科汤剂使用率指标;强调中医辨证使用,不辨证者不计算使用率,汤剂使用率达到要求者给予奖励,不达要求者给予双倍处罚;并将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比例、本院制剂占药品收入比例三项指标纳入目标管理并逐月考核和奖励。据统计,去年1~10月份全院病区汤剂使用率达到了60%以上,11月份达到了68.73%,而前年同期平均水平仅为42.07%。中药销售额达到1242万元,占药品比例为50.8%,较前年同期的1012万元增加230万元,增长率为22.7%;饮片销售额为621万元,占中药收入比例50%,较前年同期的516万元增长105万元,增长率为20.3%。 另外,医院优化特色病证方案,积极开展特色疗法。2009年初,医院组织各科室重新优化编写了《特色病证诊疗方案实用手册》,确定了28种特色病证诊疗方案,每月病历质管办人员按照《特色病证诊疗方案》对科室特色病种进行审核把关,病案室进行统计汇总,业务部按照实施情况严格考核。在优化特色病症诊疗方案的同时,还注重加强中医特色疗法,组织全体临床科室主任参观学习兄弟省市中医院中医特色建设的经验,制定了《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方案》,全院制定了中医特色疗法操作规程56种,使住院患者的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保持在20%以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同时,医院从突出中医特色的高度重视中药房建设,不断扩大中药房面积,新增儿科散剂调剂台和精制颗粒剂中药房,提高了调剂能力。2008年,争取到100万元制剂能力建设项目投资,使制剂室建筑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可生产12种中药剂型、43种制剂品种,年生产总值达到200余万。 不断规范护理管理 提高护理整体素质 为提高中医护理临床应用能力,护理部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苦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功。根据各专科特点制定辨证施护病种16种,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10项,定期检查各科室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情况并在业务周会上通报,使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率由去年的5%提高到30%。如外科中药坐浴、中药灌肠治疗肛肠疾病;妇产科中药乳房环形贴敷治疗产后缺乳;儿科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腹泻;内三科中药封包治疗肝硬化腹水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痛苦小、效果好,深受患者欢迎。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护理部制定操作训练标准,组织观看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录像,购置急救专业训练、护理专业训练等5具训练模型,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苦练基本功,进行了水针疗法、中药灌肠、拔火罐等9项中医护理技术和口腔护理、超声雾化吸入、单人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等20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急救操作训练和考试。另外,为提高年轻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组织全院5年内护士进行了青霉素皮试、肌肉注射、口腔护理、鼻饲等1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和考试,对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下者进行补考,直至考试合格。 完善三级质控体系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医院与各职能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医院管理年重点工作纳入各科室年度工作目标。通过职能科室目标追踪、满意度调查、全面质量考核对全院质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质量缺陷并进行整改,建立了医院一级质控体系。同时,各职能科室根据其职能对所管理科室建立质量管理方案和考核细则,落实月考核和通报整改制度,形成了医院二级质控体系。2009年,医院重点规范了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了各科质控标准。各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科室质量管理方案,完善了工作分工和管理措施,规范了各种质控记录本。医院明确了科主任和质检员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了科主任、质检员和三级医师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抓质量、重改进的三级科室质控体系。 以病历质量为核心 以循环评价定奖惩 病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集中体现。该院采用病历质量“单项缺陷判定法”评价出优秀科病历,提高了病历质控标准。病历由科室三级医师把关,科质检员每周检查病历,院级质检员每月对出科病历评价和反馈。同时,医院实行病历质量循环评价制度。所谓循环评价是指主管医师书写病历,科室质检员检查病历,科主任再对病历审查把关。医院病历质量管理员每月对出科病历进行评价,筛选出不合格病历。当月不合格病历进行统一展评,组织有“不合格病历”的医师参加,一是看自己书写的病历不合格的原因,二是对归档的“合格病历”挑毛病,若发现一份“评定错误病历”,对院级病历质管员予以双倍处罚。循环评价法的实施加强了病历质量的双向沟通和监督,强化了病历书写和检查的责任,对提高病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紧紧围绕安全目标 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医院按照管理年活动方案的要求,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全方位完善安全管理措施。首先,建立医疗风险预警和医疗风险防范机制。业务部制定了医疗风险预警预案,时刻关注和现场指导危重患者管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护理部修订了30项“护理安全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2009年,医院对《医疗事故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明确了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报告流程,实行医院、科室、个人依据责任大小进行医疗赔偿责任分担机制,从制度上提高临床医生规范诊疗行为的自觉性;其次,使用安全警示标识,加强患者身份识别。高危药物警示标识、输血标识、预防压疮标识、预防坠床温馨提示标识等挂在患者床头或贴在某处需要提醒的地方,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起到警示、告知作用,提醒医护人员加强巡视和护理,避免或减少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管道脱落、坠床、跌倒、输血事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购置腕带标识,对重点部门重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便于对新生儿和意识不清患者进行有效的身份识别;另外,开展诊断思维能力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医院对全体医师进行诊断思维模式的培训,提高医师诊断分析和病情评估能力,减少误诊率。在科学分析和评估病情的同时,加强入院沟通和病情变化、特检特治的告知,实现医患风险共担,营造和谐医患关系,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服务人性化 力求让患者满意 医院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一线为重点”的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制作了服务流程手册,出台了医务人员服务规范和流程检查考核办法,对服务礼仪和服务技能进行培训,开展了优质服务窗口科室创建活动。门诊增加了导诊人员,设立了分诊台,严格落实一对一诊疗制度,对危重患者和行动不方便患者开展陪诊服务;实行电话预约挂号,节假日安排专家坐诊并实行免挂号和检查费优惠等便民服务措施。同时,调整满意度调查方案,实行临床医生随访制度。从2009年4月开始使用五级模糊数学评判法和服务项目分类统计法,对服务单元总满意度、医生护理各自满意度、医护人员服务、技术、沟通、操作等服务项目的满意度进行统计使满意度调查更有科学性、整改更具针对性。每个病区选50%的出院患者由主管医生进行电话随访、问候病情、进行院后康复指导。结果显示临床医生随访过的患者再随访提意见率0.62%,科室未随访患者提意见率7.78%。医生随访延伸了医院的诊疗服务,改善了患者的服务体验。 医院文化铸院魂 注重内涵打根基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医院生存的基础和精神支柱。因此,抓好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医院一直围绕“特色、质量、人才、科教”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措施,促进医院快速发展。在“十年规划”中确立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指出坚持“特色办院、质量建院、人才立院、科教兴院”的办院方针不动摇,弘扬“团结、奉献、务实、求精”的医院精神,树立“诚信为本、质量为根、服务为源、创新为魂”的医院理念,奉行“公平、公正、透明,人人都是人才,赛马中选马”的用人理念,推行“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后勤服务零障碍”的服务理念,牢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生存理念,形成了全院团结协作、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良好局面。 开拓篇: 紧抓机遇 继往开来 对濮阳市中医院来说,“三甲”中医院的评审工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医院把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良好机遇,全院总动员,人人齐参与,以积极奋发的姿态确保“三甲”医院评审取得好成绩。还借此创建工作,强化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推进医疗工作规范化运作,促使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使医院可以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最终使人民群众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社会提供保证。 展望未来,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已成往事,在新时期的征程中,濮阳市中医院的脚步将永不停息。随着现代化的新病房大楼的开工建设,医院规模将进一步过大,人才梯队、专科发展等方面将更加趋于合理和完善。按照医院“十年规划”,到2015年,床位数要达到650张,职工800人,年门诊量50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医疗收入达1.5亿元。宏图已绘就,快马待加鞭。相信在濮阳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的中医人一定会秉承前人风范,继往开来,勇攀一座座高峰,创造一个个奇迹,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走出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