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力量篇
从“专打疫苗”到“健康预报与管理” 河南疾控工作70年的变与不变
】【关闭 2019/8/13 15:29:53 | 来源:医药卫生报 |

从“专打疫苗”到“健康预报与管理” 河南疾控工作70年的变与不变 
  本报记者 冯金灿

免疫规划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省自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曾经肆虐数千年的天花被根除,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麻疹、乙肝等危害百姓健康的传染病也有望被降服。
河南是历史上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们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地方病防治体系,地方病监测网络也遍布全省,并培养了一大批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
进入新时期,河南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卒中、高血压病等重点慢性病为突破口,积极做好“健康预报与管理”重点工作。
从专门为群众“打疫苗”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我国疾控工作已走过了70年。70年来,我们看到,河南疾控工作的重点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但变化的背后,是河南疾控工作护佑群众健康不变的初心和宗旨。
传染病防控:筑牢第一道防线
14岁参加卫生工作,从事防痨事业40年,先后治愈1.3万多例结核病患者,年过七旬却依旧奋战在第一线的靳鸿建可谓河南传染病防治事业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靳鸿建回忆说,1979年,我国首次开展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也是在那一年,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国家自上而下开始组建包括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在内的传染病防治体系。
从那一年起,靳鸿建在传染病防治征途上,一走就是40个年头。40年来,在靳鸿建带领下,新密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创造了结核病防治系统多个全国第一。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处长张伟平说,靳鸿建的经历正是河南结核病乃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缩影。20世纪50年代,河南开始筹建传染病防治机构,后来经过多次改革和整合,河南建立了完善的省、市、县三级传染病防控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公共卫生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染病防控一直以来都是河南乃至全国疾控事业的工作重点和起点。只有持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建设健康河南才有坚实的基础。”张伟平说。
“其中,免疫规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力、最经济、最主要的公共卫生手段。从最开始的4种疫苗预防6种传染病,到目前的12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河南的免疫规划工作经历了最原始的预防接种,逐步过渡到计划免疫,再发展到如今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负责人张延炀说,“特别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以来,我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常规免疫工作稳步前进,每年平均接种疫苗3500万剂次左右,全省卡介苗、含麻疹成分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平均报告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为传染病防控筑牢第一道防线。”
据介绍,通过扎实的免疫规划工作,河南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全省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连续26年维持无脊灰状态,绝大部分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河南持续强化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建设、患者规范管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肺结核按病种付费,将肺结核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初治结核病患者每年门诊最高可报销5000元、住院最高可报销8000元;持续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控工作,积极实施救治救助,近5年全省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疟疾连续7年本地病例零报告,所有市、县均达到了疟疾消除标准。
河南还启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基础保险工作,并针对冷链安全,有计划有步骤补充更新疫苗等药品存储运输冷链设备;着力提升一类疫苗接种率,确保一类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地方病防治:重整行装再出发
在豫西山区的洛宁县长水镇,有一家医院——洛宁县地方病防治院,又名洛宁县长水镇中心卫生院,在短短几十年内,曾经九易其名。
“一家小医院频繁改名的背后,是河南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缩影。”张伟平说,河南是历史上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砷)中毒、高碘甲状腺肿、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六大类重点地方病。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原因,全省159个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现象。其中,洛宁县是地方病高发区。特别是长水镇,当地群众饱受大骨节病、克山病、碘缺乏病、氟病和布病的折磨。
曾在当地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20年的洛宁县地方病防治院退休医生张丙旺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洛宁县为代表的豫西山区,地方病病种多、病情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河南省委于1960年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在洛宁县长水镇建立洛宁县大骨节病医院,当时的省防疫站也成立专门的地方病防治机构;1972年,正式挂牌洛宁县地方病防治院,主要负责当地及邻近地区地方病防治及监测工作。”
有了专门机构,工作就好开展了。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县级地方病防治机构,洛宁县地方病防治院在做好当地地方病监测、防治工作的同时,和当地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使豫西山区地方病肆虐的情况很快得到控制。
“随着当地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洛宁县地方病防治院的工作重点也随之改变,于2001年加挂洛宁县长水镇中心卫生院和洛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的牌子,在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普通医疗服务。”张丙旺说,“这里是河南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活化石’,洛宁县地方病防治院的发展变迁折射了河南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成绩和曲折历程。”
据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调研员林艳丽介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部门的努力下,在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河南疾控工作及时调整工作着力点,通过落实食盐加碘,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以改炉改灶改水为主要措施,综合防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饮水型氟中毒;食盐加硒,防治克山病与大骨节病,建立了完备的地方病防治体系和遍布全省的地方病监测网络,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了加强全省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设,我省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省、市、县三级专业人员1500余人次,培训市、县、乡三级专业人员近3800人次。
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河南不骄不躁,持续向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郑合明说,从2019年开始,河南将持续开展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确保到2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砷中毒和水源性高碘危害;发布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地图和水碘含量地图,指导精准防控。
慢性病防治:做好“健康预报与管理”
4月12日,省卫生健康委发布《2018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其实,从2013年开始,河南连续多年持续发布肿瘤登记年报,目的就是全面加强肿瘤防治工作,着力推进肿瘤防治关口的战略前移,尽可能降低肿瘤发病率。
“而这,仅仅是河南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一部分。”张伟平说,开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河南疾控工作体系在经历了2003年“非典”后,其工作重点从做好地方病防治和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转变为慢性病防控工作。
“我们工作的重点,是随着居民疾病谱的变化不断变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护佑群众健康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和宗旨。因此,新时期,我们要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做好健康预报与健康管理,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张伟平说。
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医防联手、部门合作,才能充分发挥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各自的优势,共同防范疾病。”张伟平说,2015年,全省9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科,承担慢性病监测管理等职责,目前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在医疗机构设立慢性病监测哨点,将疾病预防控制关口前移,为推进慢性病分级诊疗奠定了基础。
同时,针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心脑血管疾病,自2018年以来,河南对血压升高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新阶梯式治疗方案提供药物治疗及综合健康咨询等服务,并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合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基础上,实行“药企折让”的方式,从而降低降压药的价格(相当于打了2.5折)。在卒中防治和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面,自2010年启动卒中防治体系建设以来,河南卒中防治工作形成“河南模式”。河南还将6种严重精神障碍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管理范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药物援助项目实施机构扩大至100家,为绝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同时,河南扎实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已建成国家级示范区15家、省级示范区65家。
做好健康预报还不够,下一步的重点是做好健康管理。2018年3月,郑州市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在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揭牌,标志着河南正式启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也标志着健康管理开始成为疾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防控工作已经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模式转变。
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郑州市着力从构建三级健康管理体系入手,在市属医疗机构成立慢性病管理中心、癌症筛查防治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积极做好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
“随着郑州健康管理工作模式不断成熟,我们计划在全省全面推开。”张伟平说,下一步,河南将继续实施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深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逐步健全肿瘤防治网络,推动建立市级癌症防治中心,实施好新一轮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做好肿瘤随访登记、重点地区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继续做好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原建设。
 

编辑:栗凤娇


2014-2018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