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情绪障碍
尿床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作者:携手健康网
更多
   孩子生下来都会尿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泌尿系统会逐步发育完全,尿床现象就会逐渐消失。通常来说,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
  其后,3-4岁的孩子控制排尿能力大大增加,如果5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3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大体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尿床,分别有以下表现:
  原发性遗尿:是指尿床从婴儿期延续而来,之前没有不尿床记录并且超过6个月,占遗尿患儿的69%。
  继发性:患儿之前已经停止尿床至少6个月,又出现尿床. 继发性遗尿文献报道多为器质性病变引起,临床发现和饮食精神紧张等有关。
  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原发性遗尿症,它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3、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4、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5、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6、功能性膀胱容量小
  膀胱容量和夜间产出尿液量不匹配,膀胱容量小,低于正常膀胱容量。多和逼尿肌功能紊乱有关。
  建议治疗具体做法有:
  (1).生活管理:生活规律,定时睡眠,不要玩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不看过于刺激的电视节目,睡前不要过度玩耍,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
  (2).饮食禁忌:不喝饮料,不吃辛辣膨化小食品,不吃甜点,晚上不吃水果、不喝小米稀等利尿饮品,睡觉前2小时开始不再喝水、稀饭。
  (3).膀胱训练:鼓励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并通过转移意力的方法延长排尿时间,使其膀胱容量增大.让孩子在白天排尿时,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重复直至排空膀胱(有残余尿的孩子不适用)。
  (4).唤醒训练:父母掌握患儿遗尿规律,在尚未尿床前亲自或闹钟唤醒孩子,一定令孩子清醒后自行下床排尿,不能接尿、不能把尿。经多次反复训练,使其能自觉醒来排尿。不能怕孩子尿床一夜多次叫醒孩子,接受治疗后,可以把叫醒孩子时间往后延,叫醒后观察孩子排尿量,尿量少,时间再往后拖延,直到孩子一夜不排尿。另外孩子很久不尿床,因饮食、阴雨天、疲劳偶尔出现一次尿床,第二天夜间一定叫醒孩子排尿,不能让孩子连续出现尿床,若连续尿床3个晚上,可能治疗又要从零开始。
  年龄满5周岁,在家长不叫醒、不把尿的情况下,每周尿床2次以上,需要及时到遗尿专科门诊就诊;另外年龄3-5岁学龄前儿童尿床1次/夜以上,伴有午睡尿床,或伴有白天尿频尿急、尿裤,经以上调理症状无改善者,也要及时到遗尿专科门诊就诊。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遗尿门诊
(http://www.yywsb.com) 编辑: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