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医用垃圾分类车
  • 发明人:余喜红
  • 单 位:郑州市中医院
  • 类 别:护理类
作品科技含量及创新亮点:本医用垃圾分类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空间,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品应用价值及意义:1、该垃圾车高度与科室的治疗台高度一致,加药时避免了护理人员频繁弯腰,有效减少了骨骼肌的损伤。2、该车加药时可以拉开成一条直线,方便两名护理人员同时加药,结束后可以旋转闭合,节约了治疗室的空间。3、该车设置了3个垃圾存放筐,明确了垃圾分类。减少了针刺伤的发生率4、该车为不锈钢材质,易于日常保洁,轮子安装刹车装置,便于固定。5、造价较低廉,便于推广。

作品材料经费预算:该车为不锈钢材质,整车造价为1000元。

医疗废物是指从医院、诊所、卫生防疫保健等医疗单位排出的医疗废弃物,它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害的化学物质、锐器等,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国内《危险废物分类》中将来自临床的医疗废弃物视为1号危险品。因此,认真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近年来,我院也偶然发生医务人员因不小心被医疗锐器刺伤造成职业暴露的事件,因此,在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寻找改进的对策。另外,随着一次性医疗水平及器具的开发与应用,增加了医疗垃圾的数量以及管理的困难,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需将医疗垃圾分类存放,但由于医疗科室有效利用面积小,布局不合理,易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保护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免受针头和刀片等锐器误伤,避免受到血液等传播性疾病的威胁,卫生部制定有专门的职业防护办法。护理人员在治疗室集中加药时,会产生不同的医疗垃圾,而医用垃圾必须分类进行处置,放在不同的容器内,原来的这些容器全部放在治疗室的地面上,等加完药后,地上一片狼藉,玻璃碎片随处都有,很容易扎伤医务人员。另外,静脉注射药物的外包装、玻璃瓶、输液器的外包装都需要分类放置,现有的回收装置均是放散放置,使用不便。护理人员在进行垃圾分类时,不停的弯腰,每天平均一个病区需加药200瓶左右,这就意味着每个护理人员在加药时需弯腰600多次。弯腰频次过多则易引起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势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压力,也必将给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带来较大的压力。

目前国内有以下垃圾贮存的改良方案:治疗室垃圾贮存柜的应用、移动式医用垃圾分类整理柜的应用、整体式医用垃圾分类处理柜的应用,可称重式移动式垃圾分类车的应用。上述方案中垃圾贮存柜均设有柜门,使用后不可以旋转折叠,临床使用中便捷性欠佳,同时制作成本偏高,所占空间较大,治疗室原本空间狭小,使护理人员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减少,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医疗安全隐患、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因此,研制一种费用低廉、使用便捷、节省空间的医用垃圾分类车势在必行。

  

1为旧式医用垃圾贮存筐

 

 

2旋开的医用垃圾分类车

 

3闭合的医用垃圾分类车

 

 

 

 

4医用垃圾分类车结构示意图

 

 

 

 

新式医用垃圾分类车制作方法

新式医用垃圾分类车,包括上圆环和下底座,下底座由至少四个同心圆环和至少两个通过圆环圆心的档杆组成,下底座的下端设有万向轮,上圆环的直径小于下底座中最大的圆环直径,上圆环和下底座中最大的圆环之间设有L型支撑杆,上圆环与L型支撑杆的横向部分相连,下底座中最大的圆环与L型支撑杆的竖直部分相连,相邻的L型支撑杆的竖直部分之间设有加强杆,加强杆下方的L型支撑杆上设有收集架和位于收集架下端的带螺纹孔的第一中空柱体,所述收集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圆环,另一端设有带螺纹孔的第二中空柱体,第二中空柱体设置在L型支撑杆上;L型支撑杆的横向部分设有向上的竖杆,竖杆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收集架和带螺纹孔的第三中空柱体。为了方便移动和较好的固定,所述万向轮为3个,且为带刹车的万向轮。

本新式医用垃圾分类车总高度与治疗台的高度一致(80cm),最上层的收集架上放置利器盒,里边放置废弃的针头;中间部分的上圆环内放置垃圾筐,里边放置加药后废弃的玻璃瓶;下方的收集架放置垃圾桶,里边放置普通的医疗垃圾;本实用新型医疗垃圾分类车材质为不锈钢,利器盒和垃圾桶在加药时可以拉出来与治疗单位成一条直线,方便两名护理人员同时加药,加完药之后可以旋转收起。

经初步观察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1.使用新式垃圾分类车后,使用者满意度达到98%,而旧式垃圾贮存筐满意度仅为20%2.使用旧式垃圾贮存筐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6%,而使用新式医用垃圾分类车没有发生职业暴露性接触;3.应用新式医用垃圾分类车后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45%4.应用新式医用垃圾分类车后治疗室卫生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应用旧式垃圾贮存桶。以上结论进一步求证了在临床科室应用新式医用垃圾分类车,能够在保证临床医务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节省空间,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编辑:医护发明大赛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