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瓶
  • 发明人:付文博
  • 单 位
  • 类 别:护理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具有负压引流的功能,而且支持多条引流管同时连接,便于采集引流液标本,具有吸盘式固定,便于记录平均引流速度,能够进行实时负压监测的负压引流瓶。

背景技术

现如今在临床上所使用的引流瓶不仅结构简陋且功能单一,普通的引流瓶不具备负压引流功能,很容易造成引流管被堵塞,导致引流管引流不畅,普通的引流瓶不具备吸盘式固定功能,当引流瓶放置在地面上时,引流瓶很容易因被碰撞发生倾倒,不仅会导致引流液外溢,同时还会使与引流瓶相连接的引流管受到牵拉,导致引流管从体内脱出,普通的引流瓶不具备专门抽取引流液的管道,给引流液标本的采集化验工作带来一定不便,普通的引流瓶不具备记录平均引流速度的功能,在临床上,对于引流液的平均引流速度只能通过患者家属的观察进行粗略估计,所得数据的精度会大大折扣,,普通的引流瓶大都只能连接一条引流管,当患者体内有多条引流管时,需要使用多个引流瓶进行连接,给引流管和引流瓶的护理和管理带来一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具有负压引流的功能,而且支持多条引流管同时连接,便于采集引流液标本,具有吸盘式固定,便于记录平均引流速度,能够进行实时负压监测的负压引流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负压引流瓶,包括集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瓶的右侧设置有负压筒,负压筒内设置有活塞栓,活塞栓的底端处设置有活塞,活塞栓的顶端穿过负压筒的上壁并从负压筒内伸出,所述的活塞栓的顶端处设置有栓柄,所述的活塞的下方,且位于负压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挡壁,所述的挡壁的下方,且位于负压筒右侧壁内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左端穿过负压筒的右侧内壁并伸入至负压筒内,出气管的右端穿过负压筒的右侧外壁并伸出至负压筒外,所述的出气管内设置有单向瓣膜A,所述的挡壁的下方,且位于负压筒左侧壁内设置有抽气管,抽气管的左上端穿过负压筒的左侧外壁并伸入至集液瓶内,抽气管的右下端穿过负压筒的左侧内壁并伸入至负压筒内,所述的抽气管内的右下端处设置有单向瓣膜B,所述的抽气管的左上端位于集液瓶内的顶部,所述的集液瓶的右壁设置为负压筒的左壁,所述的集液瓶外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吸盘,所述的集液瓶外侧顶面的中点位置处设置有提手,提手的左侧,且位于集液瓶的上壁内设置有下液管,下液管的顶端穿过集液瓶的外侧顶面并伸出至集液瓶外,下液管的底端穿过集液瓶的内侧顶面并伸入至集液瓶内,下液管的顶端处设置有三通器,下液管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抽液管,抽液管的底端从下液管的底端伸出,抽液管的底端处设置有滤罩,滤罩的侧壁上设置有透孔,抽液管顶端穿过下液管的左壁,并从下液管内伸出,所述的抽液管的顶端位于集液瓶外,所述的抽液管的顶端处设置有可来福接头,所述的抽液管顶端的上方,且位于下液管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的集液瓶外侧前壁的顶部设置有反光条,反光条的下方设置有夜光条,夜光条的下方,且位于集液瓶外侧前壁的中点位置处设置有刻度计,刻度计的左侧设置有标签栏,所述的集液瓶的内侧后壁上设置有一层乳白涂层。

所述的刻度计的长度与标签栏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具有负压引流的功能,可有效降低负压引流管被堵塞的概率,而且支持多条引流管同时连接,便于引流管和引流瓶的集中护理和管理,便于采集引流液标本,具有吸盘式固定,便于记录平均引流速度,给临床上的体外引流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附图说明

1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结构图。

2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3本实用新型的集液瓶与乳白涂层的结构关系图。

4本实用新型的滤罩与透孔的结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负压引流瓶,包括集液瓶1,所述的集液瓶1的右侧设置有负压筒2,负压筒2内设置有活塞栓3,活塞栓3的底端处设置有活塞5,活塞栓3的顶端穿过负压筒2的上壁并从负压筒2内伸出,所述的活塞栓3的顶端处设置有栓柄4,所述的活塞5的下方,且位于负压筒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挡壁6,所述的挡壁6的下方,且位于负压筒2右侧壁内设置有出气管9,出气管9的左端穿过负压筒2的右侧内壁并伸入至负压筒2内,出气管9的右端穿过负压筒2的右侧外壁并伸出至负压筒2外,所述的出气管9内设置有单向瓣膜A10,所述的挡壁6的下方,且位于负压筒2左侧壁内设置有抽气管7,抽气管7的左上端穿过负压筒2的左侧外壁并伸入至集液瓶1内,抽气管7的右下端穿过负压筒2的左侧内壁并伸入至负压筒2内,所述的抽气管7内的右下端处设置有单向瓣膜B8,所述的抽气管7的左上端位于集液瓶1内的顶部,所述的集液瓶1的右壁设置为负压筒2的左壁,所述的集液瓶1外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吸盘12,所述的集液瓶1外侧顶面的中点位置处设置有提手11,提手11的左侧,且位于集液瓶1的上壁内设置有下液管13,下液管13的顶端穿过集液瓶1的外侧顶面并伸出至集液瓶1,下液管13的底端穿过集液瓶1的内侧顶面并伸入至集液瓶1内,下液管13的顶端处设置有三通器18,下液管13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抽液管14,抽液管14的底端从下液管13的底端伸出,抽液管14的底端处设置有滤罩15,滤罩15的侧壁上设置有透孔22,抽液管13顶端穿过下液管13的左壁,并从下液管13内伸出,所述的抽液管14的顶端位于集液瓶1外,所述的抽液管14的顶端处设置有可来福接头16,所述的抽液管14顶端的上方,且位于下液管13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压力表17,所述的集液瓶1外侧前壁的顶部设置有反光条19,反光条19的下方设置有夜光条20,夜光条20的下方,且位于集液瓶1外侧前壁的中点位置处设置有刻度计21,刻度计21的左侧设置有标签栏24,所述的集液瓶1的内侧后壁上设置有一层乳白涂层23

所述的刻度计21的长度与标签栏24的长度相等。

使用前,先将三通器调至为不与下液管相通,之后医护人员用手握住栓柄,利用栓柄将活塞栓从负压筒内向上抽出,此时,活塞栓将带动活塞在负压筒内向上滑动,此时负压筒内呈负压状态,与此同时,单向瓣膜A关闭而单向瓣膜B开启,集液瓶内的空气将通过抽气管进入至负压筒内,使集液瓶内呈负压状态,由于下液管与集液瓶内相通,故而下液管也呈负压状态,通过压力表可实时监测下液管内负压的压力值,抽气管的左上部的进气口端位于集液瓶内的顶部,可防止集液瓶内的液体通过抽气管进入至负压筒内,之后医护人员利用栓柄将活塞栓向下压入至负压筒内,直至活塞的底面抵住挡壁的上壁即可,整个过程负压筒内呈正压状态,此时单向瓣膜A开启而单向瓣膜B关闭,负压筒内的空气可通过出气管被排出至负压筒外,挡壁的作用在于阻止活塞与出气管的左端或抽气管的右下端接触,以免出气管的左端或抽气管的右下端被活塞压弯,当需要进行负压引流时,可将多条引流管与三通器相连接,必要时,可在三通器的顶端接口处再追加连接一个通器,从而可实现多条引流管通过三通器和下液管与集液瓶的内部相通,以此可实现一个集液瓶可供多个引流管共同使用,便于临床上对引流管和集液瓶的集中护理和管理,当引流管与三通器连接完毕后,将三通器调至引流管与下液管相通即可开启负压引流,当需要抽取集液瓶内引流液标本时,可用空的注射器与可来福接头的左端相连,通过抽液管将集液瓶内的引流液抽入至注射器内,当集液瓶内的引流液被抽入至抽液管内时,集液瓶内的引流液需先通过滤罩上的透孔才能进入至抽液管内,透孔可过滤掉引流液中颗粒体积较大的沉积物或凝结的血块,以免抽液管或可来福接头被堵塞,当注射器与可来福接头断开连接时,可来福接头可自动关闭,利用提手可将负压引流瓶提起,便于将负压引流瓶挪动,吸盘可吸附在地面上,以免因碰撞导致负压引流瓶倾倒,透过集液瓶的前壁可观察到集液瓶内引流液的量,色,质,在乳白涂层的衬托下,可更好地还原出集液瓶内引流液真实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对引流液性质的判断,可在集液瓶内液面位置处的标签栏上记录下第一次的观察时间,同样,在集液瓶内液面位置处的标签栏上记录下第二次的观察时间,根据刻度计的测量可得出两次观察之间集液瓶内液体的增长量,将液体的增长量除以两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可得出单位时间内的引流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引流速度,是判断拔管指征及内出血是否缓解的重要依据,在周围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夜光条可发出可见光,反光条可反射管线,便于医护人员在夜间查房时,对负压引流瓶进行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具有负压引流的功能,可有效降低负压引流管被堵塞的概率,而且支持多条引流管同时连接,便于引流管和引流瓶的集中护理和管理,便于采集引流液标本,具有吸盘式固定,便于记录平均引流速度,给临床上的体外引流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编辑:医护发明大赛组委